消委會最新發布的麻油測試報告,震驚揭示市面部分芝麻產品潛藏嚴重健康風險。報告指出,有樣本驗出含塑化劑及潛在致癌物,其中一款麻油的塑化劑含量更嚴重超標達79倍,令人譁然。本文將深入剖析消委會報告的核心發現,揭示受影響產品名單,並附上四招實用選購、儲存及食用安全攻略,助您精明避開潛在健康危機,安心享用麻油美味。
消委會麻油報告核心發現:塑化劑與潛在致癌物風險全面睇
總覽:消委會麻油測試揭示的市面芝麻產品安全隱憂
打開廚櫃,麻油常常是家中必備的調味聖品。許多人喜歡它獨特的香氣,同時相信它對身體有益。不過,最近消委會麻油測試報告揭示一些讓人關注的安全隱憂。這份報告詳細分析了市面上的芝麻產品,讓我們對日常使用的芝麻產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消委會麻油測試樣本涵蓋範圍:20款芝麻油、10款芝麻粉、5款芝麻醬
為了提供全面的資訊,消委會麻油測試範圍涵蓋了多種常見的芝麻產品。是次測試一共搜集了三十五款樣本,包含二十款芝麻油、十款芝麻粉,以及五款芝麻醬。這樣廣泛的抽樣,有助我們了解不同類型芝麻產品的整體安全狀況。
測試時間及採樣來源(2022年11月至12月於超市及百貨公司搜羅)
這些測試樣本是消委會人員於二零二二年十一月至十二月期間,從本港各大超市及百貨公司的食品部搜羅得來。測試時間與採樣來源清晰,確保了樣本的代表性,因此報告結果十分貼近消費者的實際購買狀況。
焦點警示(一):消委會麻油樣本檢出塑化劑,部分嚴重超標
我們來看看報告中的第一個焦點警示,就是塑化劑的問題。塑化劑普遍應用於塑膠產品,它可能從包裝材料遷移到食物中。這次消委會麻油測試發現,部分樣本檢出塑化劑,有一些更嚴重超標。
DBP檢出情況:3款芝麻油及2款芝麻粉樣本檢出,其中一款「冠益華記」芝蔴油(混合)超出食安中心標準達79倍
在DBP這種塑化劑的檢測中,有三款芝麻油及兩款芝麻粉樣本檢出。當中,一款名為「冠益華記」的芝蔴油(混合)樣本,其DBP含量超出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的行動水平達七十九倍。這個數字令人吃驚,表示該產品的塑化劑含量遠超安全標準。
DEHP檢出情況:16款芝麻油樣本檢出,其中「冠益華記」樣本同時超標逾46倍,「淘大」極品醇香黑芝麻油亦超標
另一種塑化劑DEHP的檢測結果顯示,有十六款芝麻油樣本檢出這種物質。值得注意的是,「冠益華記」芝蔴油(混合)樣本除了DBP超標,同時檢出DEHP,其含量超出食安中心標準逾四十六倍。此外,「淘大」極品醇香黑芝麻油亦檢出DEHP超標,這些資料都提醒我們在選購時需要格外留意。
DINP檢出情況:5款芝麻油樣本檢出,但均未超出歐盟標準
至於DINP這種塑化劑,則有五款芝麻油樣本檢出。不過,所有檢出DINP的樣本,其含量均未超出歐盟設定的相關標準。這點也算是給大家一些安慰。
焦點警示(二):部分消委會麻油樣本驗出潛在致癌物3-MCPD及環氧丙醇
接下來,我們看看第二個重要的警示,就是部分消委會麻油樣本驗出潛在致癌物。這些物質可能對我們的健康帶來長期風險,因此必須嚴肅看待。
3-MCPD檢出情況:13款芝麻油樣本檢出,含量差異極大(由120至2300微克)
在三十五款受測的麻油 消委會樣本中,十三款芝麻油樣本檢出3-MCPD。這種物質的含量差異極大,從每公斤一百二十微克到二千三百微克不等。雖然香港目前沒有針對食油中3-MCPD的法定標準,但是歐盟有相關的指引,含量如此大的差異,仍舊值得我們關注。
環氧丙醇檢出情況:「淘大」極品醇香黑芝麻油檢出量超出歐盟標準1.1倍
另一個需要警惕的是環氧丙醇,這種物質已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歸類為可能令人類患癌的物質。在這次消委會麻油報告中,「淘大」極品醇香黑芝麻油檢出環氧丙醇,其含量超出歐盟標準一點一倍。這是我們必須留意的健康風險。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對此類物質的分類(2B組,可能令人類患癌)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環氧丙醇等此類物質列為2B組物質。這表示它們「可能令人類患癌」。雖然這類物質對人體的致癌性仍需進一步研究,但是目前有足夠的動物實驗證據顯示其潛在危險性。
【專家解碼】從實驗室到餐桌:為您剖析消委會麻油報告中的健康警號
最近消委會麻油報告發布以後,許多人對家裡廚房裡的麻油,以及其他芝麻產品產生了疑問。大家每天使用的麻油,還有芝麻粉、芝麻醬,竟然在檢測中發現了健康警號。接下來,我們將一起深入了解這些報告細節,明白其中潛藏的健康風險,以及這些發現對我們日常生活的意義。
塑化劑是什麼?消委會麻油報告中的健康風險分析
您也許聽過塑化劑,這是一種常見的化學物質。塑化劑通常用於塑膠製品,可以讓產品更柔軟,增加彈性。不過,它們也可能從塑膠包裝,或是在生產過程中,遷移到食物裡面。當我們談到消委會麻油報告,塑化劑問題確實是一個主要關注點。
DBP、DEHP等常見塑化劑的潛在健康風險
在消委會麻油的測試中,研究人員發現了DBP和DEHP等塑化劑。這些物質在科學研究中顯示,如果實驗動物長期攝入過量,可能影響生殖系統的發展及發育。此外,這些物質也可能對實驗動物的肝臟、腎臟等器官的健康造成影響。這些發現提醒我們,即使是看似健康的產品,其安全性仍需密切關注。
對內分泌系統的干擾,尤其影響生殖系統、肝臟及腎臟健康
塑化劑被歸類為「內分泌干擾物」,這表示它們可能模擬或阻礙身體的自然荷爾蒙運作。這種干擾對我們的內分泌系統影響很大,特別是生殖系統。同時,塑化劑也會對肝臟與腎臟的健康帶來潛在影響。所以,消委會麻油報告中檢出塑化劑,確實值得我們嚴肅看待。
3-MCPD及環氧丙醇的真相:消委會麻油為何檢出這些物質?
除了塑化劑,消委會麻油報告還提到另外兩種物質:3-MCPD及環氧丙醇。這些並不是廠商特意添加的成分,而是油脂在某些加工過程當中可能自然產生的物質。了解它們的來源,能幫助我們更全面地掌握食品安全。
3-MCPDE在體內轉化為3-MCPD的過程及其形成原因(油脂經高溫加工產生)
您或許聽過3-MCPDE,這是一種存在於油脂中的化合物。當油脂經過高溫加工,例如精煉過程,3-MCPDE就會產生。它進入人體後,在消化系統中會轉化為3-MCPD。這種物質的形成,主要與油品在製造過程中遭遇高溫有關。
長期攝入過量對腎臟及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害
如果長期攝入過量的3-MCPD,科學研究顯示這可能對我們的健康造成損害。特別是腎臟功能,以及中樞神經系統,都可能受到負面影響。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已將氯丙二醇(包括3-MCPD)列為2B組物質,即「可能令人類患癌」,因為有足夠證據證明它對實驗動物具致癌性。因此,控制這些物質的攝取量非常重要。
香港現行法規的空白與歐盟標準的比較,探討消委會麻油報告的參考價值
目前,香港對於食油中3-MCPD的含量,並沒有設立明確的法規限制。不過,歐盟則有訂定相關的最高含量上限,每公斤為2500微克。雖然香港未有相關法規,消委會麻油報告仍然極具參考價值。這是因為報告透過與國際標準比較,可以幫助消費者了解市面產品的潛在風險,同時也促使業界關注這些問題。
「報細數」問題:營養標籤與消委會麻油測試結果不符
除了潛在的有害物質,消委會麻油的測試也發現另一個問題,那就是一些產品的營養標籤與實際測試結果不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報細數」問題,對消費者選購產品,了解食品營養成分有很大影響。
飽和脂肪酸標示不符:有樣本實測值高於標示值112%
在消委會麻油的測試中,部分樣本的飽和脂肪酸含量,其實測值比標示值高出許多。有些樣本甚至比標示值高出112%。飽和脂肪酸攝取過多,可能會增加血液中的「壞膽固醇」,不利於心血管健康。標籤不準確,讓消費者難以做出健康的選擇。
反式脂肪酸標示不符:有樣本標示為「0」但仍檢出,最高實測值比標示值高出169%
反式脂肪酸的問題更為嚴重。有些消委會麻油樣本,在營養標籤上清楚標示反式脂肪酸含量為「0」。然而,實際測試結果卻顯示它們仍含有反式脂肪酸。其中一個樣本的實測值,甚至比標示值高出169%。反式脂肪酸會同時增加壞膽固醇,並減少好膽固醇,長期過量攝入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為何營養標籤的準確性對消費者至關重要
營養標籤,好比是食物的身份證,它提供了食物中各種營養成分的資訊。對消費者來說,營養標籤的準確性非常重要。因為它直接影響大家能否根據自身健康狀況或飲食需求,作出正確的食物選擇。一個不準確的標籤,可能讓消費者無意中攝入過多不健康的成分,影響健康。
【精明消費全攻略】學識睇成分表,避開消委會麻油報告中的「隱藏陷阱」
讀者朋友,您好!消委會麻油報告揭示了市面上部分芝麻產品的潛在問題,這份報告或許令您對平日常用到的麻油、芝麻粉或芝麻醬多了幾分顧慮。我們明白,食物安全是大家最關心的事。所以,今天我們想跟您分享一些實用貼士,幫助您揀選安全優質的芝麻產品,同時學會正確保存與烹調方法,真正享受芝麻帶來的美味與營養。這些方法簡單易學,應用麻油、消委會提出的建議,我們將一同避開潛在的隱藏陷阱。
第一招:選購篇 — 消委會麻油選購指南:如何揀選安全優質產品?
選購芝麻產品時,我們第一步就是細心閱讀產品資料,這樣才能做到精明消費。
解讀成分表:選擇只有芝麻成分,或芝麻排在配料表最前的產品
挑選麻油時,請先看產品的成分表。優質的芝麻油應該只有芝麻這一種成分。如果看到其他不明的添加物,您便需要多加留意。若您選購芝麻粉或芝麻醬,芝麻成分也應排在配料表最前,這表示芝麻含量最高,產品的純度便會相對較高。
學懂看營養標籤:揀選不飽和脂肪酸較高,飽和及反式脂肪酸較低的產品
營養標籤是我們了解產品健康資訊的好幫手。購買芝麻產品時,您可以選擇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產品。這些脂肪酸對心血管健康有益處。同時,您也要留意飽和脂肪酸與反式脂肪酸的含量,盡量選擇這兩類脂肪酸較低的產品。降低它們的攝取量,對我們的健康有利。
留意包裝描述:選擇無添加糖的芝麻醬,留意包裝完整性
當您選購芝麻醬時,請特別留意包裝上的描述。選擇沒有添加糖的芝麻醬,因為過多的糖分對身體健康無益。另外,無論是麻油、芝麻粉,還是芝麻醬,檢查產品包裝是否完整。如果包裝破損、有漏油,或者密封不嚴,便不要購買。這樣可以確保產品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沒有受到污染。
第二招:儲存篇 — 消委會麻油正確保存方法,防止變質
芝麻產品保存得宜,可以保持其新鮮度和品質。以下是消委會麻油的儲存建議,幫助您妥善保存產品。
未開封:儲存在陰涼乾燥處,避免陽光直射
芝麻產品未開封前,應將它們存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這樣可以避免陽光直接照射,防止產品因高溫而變質。例如,廚房的櫥櫃或儲物間是理想的存放位置。
已開封:建議存於雪櫃,並在2至3個月內用完
一旦芝麻產品開封,空氣與光線便會加速其氧化變質。所以,我們建議您將已開封的麻油、芝麻粉或芝麻醬存放在雪櫃。同時,開封後的產品應盡量在2至3個月內用完,確保品質最佳。
變質警號:若發出油膉味或受潮發霉應立即丟棄
芝麻產品變質時,通常會有明顯的警號。如果麻油發出油膉味,或者芝麻粉、芝麻醬受潮發霉,便表示產品已經變質。這時,我們應立即丟棄這些產品,不要食用,因為它們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
第三招:烹飪篇 — 釋放麻油風味,避免有害物產生:消委會建議
烹調方式會影響芝麻產品的風味與安全性。參考消委會麻油相關建議,我們可以避免有害物質產生。
避免高溫加熱,如油炸,以減少3-MCPD等有害物形成
麻油的煙點普遍較低,所以不適合高溫烹調。例如,油炸便不建議使用麻油。高溫會破壞麻油中的營養成分,還會令其產生潛在的有害物質,例如3-MCPD。為了保障您的健康,請避免將麻油作高溫加熱。
最佳用途:主要用作涼拌、上碟前調味或低溫烹調
麻油的最佳用途是涼拌菜式,或者在菜餚上碟前作調味之用。它能為食物增添獨特的香氣與風味。此外,您也可以將麻油用於低溫烹調,例如簡單的炒菜,但請保持火力適中。這樣,麻油的營養成分會保留較好,同時避免有害物質的產生。
第四招:辨識篇 — 理解麻油的正常物理現象
有些芝麻產品會出現一些正常的物理現象,這不代表產品變質。了解這些現象,可以讓您用得更安心。
芝麻醬「油醬分離」屬正常現象,食用前拌勻即可
當您打開芝麻醬,有機會發現醬體上面浮著一層油,這就是「油醬分離」。這屬於正常現象,因為芝麻醬沒有添加乳化劑,時間一長,芝麻油便會從固體醬料中分離出來。食用前,您只需用乾淨的湯匙或筷子,將油與醬充分拌勻,便可正常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