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掉頭髮怎麼辦?是癌症警號?專家拆解7大掉髮原因與終極自救全攻略
每次洗頭、梳頭,看著大把大把的頭髮脫落,心裡總不免一沉。「我是否病了?」、「一直掉頭髮會不會是癌症警號?」這些憂慮,相信是不少人的心聲。事實上,持續掉髮的原因千變萬化,從遺傳基因、荷爾蒙波動,到生活壓力、營養失衡,甚至不當的護理習慣都可能是元兇。與其胡亂猜測、盲目試用坊間偏方,不如先冷靜下來,深入了解問題的根源。本文將由專業角度出發,為您全面拆解7大常見掉髮原因,教您如何自我檢測,判斷何時應尋求專業協助,並提供一套完整的終極自救全攻略,助您從根本改善掉髮問題。 為什麼我會「一直掉頭髮」?由正常掉髮量與自我檢測開始 看到枕頭上、梳子上,或者浴室地板上堆積的頭髮,您是不是也開始感到不安,心裡嘀咕著:「為什麼我會一直掉頭髮?」這份擔憂,我們完全明白。其實,頭髮的生長和脫落是一個自然的生理過程。我們現在就來一步步了解,到底什麼是正常的掉髮量,以及何時才需要留意頭髮發出的警號。 釐清正常與異常:您的掉髮量在健康範圍內嗎? 要判斷自己是不是一直掉頭髮,我們首先要明白,每天掉髮是身體的正常現象。頭髮會自然經歷生長、休止,然後脫落的循環。很多人看到頭髮掉落就會擔心,但只要在正常範圍內,就沒有問題。 每日掉髮的正常生理範圍(50-100根) 我們的頭上大約有十萬根頭髮。頭髮有自己的生命週期,所以每日都會有頭髮自然脫落。一般來說,一個成年人每天掉落50到100根頭髮,都屬於正常生理範圍。這些頭髮完成了它們的生長週期,然後會被新長出來的頭髮取代。洗頭或者梳頭的時候,因為頭髮受到拉扯,掉落的數量會比較多,這也是很平常的事情。 判斷異常掉髮的警號 如果您發現自己一直掉頭髮,掉髮量明顯超過每天100根,或者持續一段時間都是如此,這就是一個需要留意的警號了。其他異常掉髮的跡象包括:頭髮整體變得稀疏,頭皮變得更明顯;髮質明顯變細、變軟,不再像以前那麼有彈性;或者頭皮出現局部性的禿髮斑塊。這些情況都可能指向頭髮出現了異常,需要進一步的了解。如果您擔心一直掉頭髮是癌症嗎,或者一直掉頭髮癌症等問題,正確辨識異常掉髮是第一步。 簡易自我檢測三指標 我們可以透過幾個簡單的方法,在家中初步判斷自己的掉髮狀況。 * 指標一:觀察梳子上與枕頭上的掉髮量。 早上起床後,看看枕頭上是否有大量掉落的頭髮。梳頭時,收集梳子上的掉髮,比較一下與平日的數量差異。如果每天梳頭或起床後發現超過平時兩三倍的髮量,就要留意了。 * 指標二:洗頭時的掉髮量。 洗頭時,用手輕輕收集脫落的頭髮。如果每次洗頭都掉落一大團頭髮,數量明顯多於以往,而且持續多日,這可能是異常掉髮的跡號。 * 指標三:拉髮測試。 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捏住一小撮頭髮,大約50到60根,從髮根處輕輕向外拉扯。如果拉出的頭髮超過5根,而且多次測試都是如此,可能表示毛囊健康出現問題,頭髮容易脫落。了解這些,就是了解一直掉頭髮怎麼辦的第一步。 毛髮的生命週期:理解頭髮為何會自然脫落 要徹底明白為什麼您會一直掉頭髮,我們必須先了解頭髮的「生命週期」。頭髮並非一直在生長,而是會經歷幾個不同的階段。認識這些階段,就可以明白掉髮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但當這個循環被打亂時,就會出現異常掉髮,也就是一直掉頭髮原因所在。 生長期(Anagen):頭髮活躍生長的階段 頭髮生長期的毛囊非常活躍,這是頭髮快速生長的階段。我們頭上大約有85%至90%的頭髮都處於這個階段。這個階段的長短,通常由基因決定,一般會持續2到7年。在生長期內,毛囊會不斷產生新的毛髮細胞,讓頭髮持續變長、變粗,充滿活力。如果頭髮因為某些原因提早結束生長期,或者生長期縮短,就會導致頭髮變細和掉髮。 退化期(Catagen):毛囊停止生長的過渡期 退化期是一個短暫的過渡階段,大約只持續2到3週。這個時候,頭髮的生長會停止,毛囊會開始萎縮,並脫離毛乳頭。毛囊底部開始向上移動,準備進入下一個階段。處於退化期的頭髮數量相對較少,約佔所有頭髮的1%。這是毛囊為脫落做準備的階段,也是頭髮生長週期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休止期(Telogen):毛囊休眠與頭髮脫落的階段 休止期是頭髮的休眠階段,通常持續約3到4個月。在這個階段,毛囊完全停止生長,頭髮也會逐漸鬆動。當新的生長期毛髮開始在毛囊內形成時,舊的休止期頭髮就會被推出,從而脫落。我們每天看到的自然掉髮,就是這個階段的頭髮。正常情況下,我們頭上約有10%到15%的頭髮處於休止期。如果因為某些原因,大量頭髮同時進入休止期,就會出現短時間內一直掉頭髮的問題。例如壓力大、疾病或者產後等情況,都會導致這個比例大幅增加,引發掉髮問題。 探究一直掉頭髮原因:從基因到生活習慣的全面剖析 當您發現自己一直掉頭髮,洗頭時、梳頭時甚至睡醒時,枕頭上都有一把一把的髮絲,心中或許會感到不安。很多人開始思考:「一直掉頭髮是癌症嗎?」或者疑惑「一直掉頭髮怎麼辦?」其實,掉髮的原因很多,不單只有疾病引起。今日,我們將深入了解各種「一直掉頭髮原因」,從遺傳因素到日常習慣,為您作全面剖析。這能幫助您更了解自己的情況,並且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 原因一:基因遺傳(雄激素性脫髮) 基因遺傳是引起掉髮最常見的原因之一。醫學上稱之為雄激素性脫髮。這類掉髮不分男女,皆可能出現。 作用機制:毛囊對二氫睪固酮(DHT)的反應 雄激素性脫髮並非因為體內雄性荷爾蒙過多,而是因為毛囊對一種名為「二氫睪固酮」(DHT)的雄性荷爾蒙衍生物特別敏感。當睪固酮透過特定酵素轉換為DHT,DHT便會攻擊敏感的毛囊,使它們逐漸萎縮。毛囊生長期縮短,休止期延長,頭髮便會變得越來越細軟,最後甚至完全停止生長。 男性典型表現:M字額、髮線後移、頭頂稀疏 男性雄激素性脫髮的表現通常比較明顯。髮際線會逐漸後退,形成M字形,或者頭頂的髮量變得稀疏,最終可能呈現俗稱的「地中海」形態。 女性典型表現:整體髮量稀疏、頭頂分界線變寬 女性的雄激素性脫髮則不同。她們很少會出現M字額或髮線明顯後移的情況。取而代之的是,整體髮量會變得稀疏,特別是頭頂分界線會越來越寬,髮質也會變細。 透過觀察家族史評估遺傳風險 如果您想初步評估自己的遺傳風險,可以觀察一下家裡的男性長輩,例如父親或外公,是否有類似的掉髮情況。女性朋友也可以留意母親或外婆的髮量變化。這是判斷遺傳性掉髮風險的一個簡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