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頂頭髮變少?終極指南:詳解4大成因與8大改善對策,由日常保養到專業治療

您是否發現洗頭時的掉髮量觸目驚心,或赫然驚覺頭頂髮旋處的頭皮愈見明顯?以往濃密的髮界線,如今卻變得越來越寬闊?「頭頂頭髮變少」是許多都市男女共同面對的困擾,它不僅影響外觀,更可能悄悄打擊自信。面對這個令人焦慮的警號,您無需再獨自徬徨。本終極指南將由淺入深,帶您從自我檢測開始,準確辨識脫髮警號;繼而深入剖析包括遺傳、壓力在內的4大核心成因,並提供涵蓋日常飲食、頭皮護理以至專業醫學治療的8大實戰對策。無論您正處於脫髮初期,還是問題已困擾多時,本文都將為您提供一套清晰、全面的行動藍圖,助您重拾濃密秀髮與自信。

您是否正經歷「頭頂少頭髮」的警號?從自我檢測開始,正視問題第一步

您是否發現自己「頭頂頭髮變少」了呢?這個現象可能讓您感到困擾。面對頭頂的頭髮變得稀疏,正視問題是關鍵。我們可從簡單的自我檢測開始,清楚了解頭髮的狀況,這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肉眼可見的初步跡象:4個觀察重點

發現頭髮狀況有變,我們可從一些肉眼可見的初步跡象開始觀察。這些都是簡單的觀察重點,幫助您了解自己的頭髮是否出現了「頭頂少頭髮」的警訊。

觀察點一:頭髮分界線或髮旋處的頭皮可見範圍是否越來越寬?

您可以照鏡子,或者請身邊的家人、朋友幫忙觀察。注意頭髮分界線或頭頂髮旋處,頭皮可見的範圍是否比以前明顯變寬了。若看到頭皮的面積逐漸擴大,這是一個重要的早期信號。

觀察點二:前額髮際線有否出現後移跡象(特別是M字額趨勢)?

接下來,請仔細檢查您的前額髮際線。髮線是否出現後移跡象,尤其留意兩側太陽穴位置,有沒有形成M字額的趨勢。髮線一旦後退,通常是頭髮開始稀疏的顯著標誌。

觀察點三:整體髮質是否變得比以前更幼細、更柔軟、甚至出現粗幼不一的情況?

接著,請您感受一下整體髮質。髮絲是否變得比以前更幼細,也更柔軟了呢?有些頭髮甚至可能粗細不一,這代表頭髮的健康程度可能正在下降。毛囊製造的髮絲若變得脆弱,頭髮就更容易脫落。

觀察點四:洗頭、梳頭或睡醒後,枕頭上的掉髮量是否顯著增多?

最後一個觀察點,請您留意日常掉髮量。洗頭後,水渠是否有大量頭髮?梳頭後,梳子上是不是纏繞著比平時更多的髮絲?睡醒後,枕頭上的掉髮量是否也顯著增多?若掉髮量明顯增加,這很可能是「頭頂少頭髮」的一個重要警訊。

動手測試:兩種簡單的量化評估方法

除了肉眼觀察,我們也可親自動手,進行兩種簡單的測試。這些測試可幫助您更量化地評估「頭頂少頭髮」的情況。

頭髮拉扯測試(Pull Test):從頭頂抓取一小撮頭髮(約50-60根),輕輕拉扯,檢視脫落髮根數量是否超過6根。

這個測試很簡單,您從頭頂抓取一小撮頭髮,大約有50至60根。接著,請您輕輕拉扯這撮頭髮,並檢視脫落的髮根數量。若脫落的髮根數量超過6根,這就可能是頭髮不正常脫落的警示。

每日掉髮量估算:正常生理掉髮量為每日50至100根,若持續遠超此數,即為「頭頂少頭髮」的明確警示。

正常情況下,我們每日會有生理性掉髮,數量大約在50至100根之間。您可多加留意,若發現每日掉髮量持續遠超此數,這就是一個明確的警示了,顯示您的「頭頂少頭髮」問題可能正在發生。

不只是頭髮:從身心狀態觀察早期變化

頭髮的變化,有時也反映出身體的狀況。所以,我們除了觀察頭髮本身,也可從身心狀態來觀察早期變化。這些變化,可能與「頭頂少頭髮」問題息息相關。

頭皮健康狀況:是否比以往更容易出油、痕癢、紅腫或出現頭皮屑?

首先,請您注意頭皮的健康狀況。頭皮是否比以往更容易出油?有沒有感到痕癢、紅腫,或者出現更多頭皮屑呢?一個不健康的頭皮環境,會直接影響毛囊生長,也是「頭頂少頭髮」的潛在原因。

身體發出的信號:是否伴隨長期疲倦、情緒壓力大或內分泌失調的感覺?這些都與「頭頂少頭髮」息息相關。

此外,請您留意身體是否發出其他信號。例如,您是否長期感到疲倦?情緒壓力是否很大?或者,有沒有內分泌失調的感覺呢?這些身體與心理的變化,都與「頭頂少頭髮」息息相關,它們會影響頭髮的正常生長週期。

深度拆解:為何我的頭頂少頭髮?剖析男女成因與主要脫髮類型

許多朋友都會發現自己的頭頂頭髮變少,這是一個普遍但令人困擾的問題。當頭頂少頭髮,可能暗示著多種潛在原因。我們現在就來深入剖解,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同時剖析男女不同的成因,以及主要的脫髮類型。

您的個人化生髮旅程第一步:找出專屬您的脫髮類型

要有效解決頭頂頭髮變少的問題,第一步是找出導致您脫髮的真正原因。了解自己的脫髮類型,是展開個人化生髮旅程的關鍵。

類型一:遺傳性脫髮(雄性禿)- 最常見的元兇

成因詳解:體內DHT(二氫睪固酮)如何攻擊毛囊,使其逐漸萎縮,導致「頭頂少頭髮」。

遺傳性脫髮,俗稱雄性禿,是頭頂少頭髮最常見的原因。這與體內的二氫睪固酮(DHT)有密切關係。DHT是睪固酮經由一種名為5α還原酶的酵素轉化而來。當DHT在頭皮濃度過高,它便會攻擊對其敏感的毛囊,令毛囊逐漸萎縮、變小。毛囊萎縮後,長出來的頭髮會變得越來越幼細、脆弱,生長週期也縮短,最終導致頭髮脫落,難以再生,使頭頂頭髮變少。

男性特徵:多由前額髮線後移(M字額)或頭頂髮旋處(地中海)開始稀疏。

男性遺傳性脫髮通常有明顯的模式。髮線會從前額兩側開始向後退,形成俗稱的M字額。同時,頭頂的髮旋處也會逐漸稀疏,形成地中海現象。這兩種情況都導致頭頂少頭髮。

女性特徵:與男性不同,主要表現為頭頂分界線呈瀰漫性變寬,髮線通常會保留。

女性的遺傳性脫髮與男性有所不同。它通常表現為頭頂的分界線變得越來越寬,並且頭髮整體呈現瀰漫性稀疏。女性的髮際線通常不會像男性一樣明顯後退,這是重要的分辨特徵。

類型二:休止期脫髮 – 因壓力與生理突變引發

觸發因素:手術、分娩(產後脫髮)、快速減重、嚴重疾病或巨大精神壓力。

休止期脫髮是一種暫時性的脫髮。它常常由身體經歷重大事件後引發。例如,接受大型手術、分娩後的荷爾蒙變化(即產後脫髮)、快速減重、患上嚴重疾病,或是承受巨大精神壓力,都可能觸發此類脫髮。

過程特點:大量毛囊提早進入休止期,通常在事件後2-4個月出現廣泛性、大量的脫髮,是導致「頭頂少頭髮」的常見暫時性原因。

在這些觸發因素影響下,大量原本處於生長期的毛囊會提早進入休止期。由於頭髮在休止期後才會脫落,所以脫髮通常在事件發生後的2至4個月才開始顯現。這種脫髮是廣泛性的,會讓整體髮量感覺明顯減少,是導致頭頂少頭髮的一個常見暫時性原因。

類型三:脂漏性皮膚炎相關脫髮 – 從頭皮健康惡化開始

成因詳解:頭皮皮脂過度分泌,加上馬拉色菌增生引致頭皮長期發炎,影響毛囊健康。

脂漏性皮膚炎是一種常見的頭皮問題。如果頭皮皮脂腺分泌過於旺盛,加上頭皮上的馬拉色菌等微生物過度增生,就會導致頭皮長期發炎。這種發炎環境會嚴重影響毛囊的健康,阻礙頭髮正常生長。

伴隨症狀:頭皮油膩、發紅、發癢,並有黃色油性頭皮屑,是需要關注的「頭頂少頭髮」信號。

伴隨脂漏性皮膚炎的常見症狀包括頭皮感覺特別油膩、出現紅腫、持續痕癢,以及有黃色或油性的頭皮屑。這些都是頭皮健康惡化的信號,也是需要我們特別關注的頭頂少頭髮警示。

類型四:不良生活習慣與化學傷害

物理傷害:長期將頭髮束得過緊,過度拉扯毛囊(牽引性脫髮),可加劇頭頂稀疏問題。

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習慣也會對頭髮造成物理傷害。例如,長期將頭髮束成過緊的馬尾或髮髻,會對毛囊產生持續的拉扯力,這就是所謂的牽引性脫髮。這種反覆的拉扯會損害毛囊,進一步加劇頭頂稀疏的問題。

化學傷害:頻繁染燙,化學劑直接損害頭皮及毛囊,長期可導致「頭頂少頭髮」問題惡化。

此外,頻繁進行染髮或燙髮等化學處理,也會對頭皮和毛囊造成直接的傷害。染燙產品中的化學成分可能刺激頭皮,甚至滲入毛囊深處,影響毛囊的健康與活力。長期下來,這些化學傷害也會導致頭頂少頭髮的問題進一步惡化。

由內到外扭轉劣勢:改善頭頂少頭髮的4大日常保養心法

全方位養髮:不只護理毛囊,更要滋養心靈與生活

當發現頭頂頭髮變少,許多人會立即尋找外用的生髮產品,但其實,真正持久的改善方案,是從建立健康的內在環境與生活習慣開始。頭髮的生長是一項全身性的工程,它反映了我們的飲食、情緒與日常護理方式。因此,想有效改善頭頂少頭髮的問題,需要採取一套全方位的策略,從滋養身體到呵護頭皮,一步步為頭髮重建健康的生長基礎。

保養心法一:均衡飲食,為頭髮提供必需「建材」

我們的頭髮主要由一種名為角蛋白的蛋白質構成,因此,你所吃的食物,就是製造頭髮最直接的原料。如果身體缺乏關鍵營養,毛囊就如同失去建材的工地,無法長出強韌健康的髮絲。

關鍵營養素攝取:補充優質蛋白質(魚、蛋、豆類)、鐵質(豬肝、菠菜)、鋅(海鮮、堅果)及維他命B群。

想讓毛囊有充足的「建材」,飲食中必須包含以下幾種關鍵營養素。首先是優質蛋白質,它是構成髮絲的基礎,可以從魚、蛋、豆類中充分攝取。其次是鐵質,它有助於紅血球輸送氧氣至全身,包括頭皮毛囊,豬肝與菠菜都是極佳的鐵質來源。此外,鋅對於蛋白質合成及細胞分裂亦相當重要,海鮮和堅果是很好的選擇。最後,維他命B群則參與能量代謝,維持頭皮健康,對改善頭頂少頭髮的問題不可或缺。

推薦護髮食物:詳細介紹三文魚、堅果、雞蛋、菠菜、地瓜等食物如何幫助改善「頭頂少頭髮」。

將這些營養素融入日常飲食其實很簡單。例如,三文魚富含Omega-3脂肪酸及優質蛋白,有助於滋養頭皮,減少毛囊發炎。堅果,特別是核桃與杏仁,不僅提供鋅,還含有維他命E,能保護頭皮細胞免受氧化損傷。雞蛋是生物素(一種維他命B)和蛋白質的絕佳來源,兩者都是頭髮生長的關鍵。菠菜富含鐵質與維他命A,有助於皮脂腺正常分泌,滋潤頭皮。地瓜則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身體會將其轉化為維他命A,對維持毛囊健康有正面作用。

應避免的飲食陷阱:解釋高糖及過度油炸食物如何抑制毛囊營養吸收,加劇問題。

除了多吃有益的食物,避開飲食陷阱也同樣重要。高糖飲食會引發身體的「糖化反應」,破壞膠原蛋白,影響頭皮的彈性與血液循環,進而阻礙毛囊獲取養分。而過度油炸的食物則會刺激皮脂腺過度分泌,可能導致頭皮毛孔堵塞,引發炎症,令頭頂少頭髮的情況惡化。

保養心法二:正確頭皮清潔與護理的5個關鍵步驟

頭皮是頭髮的「土壤」,健康的頭皮才能孕育出茁壯的髮絲。每日的清潔護理看似簡單,但當中每個細節都足以影響毛囊的健康。

步驟一:選擇合適產品,避免SLS等刺激性成分,以免加劇「頭頂少頭髮」。

選擇洗護產品時,應細閱成分列表。建議避免含有SLS(月桂基硫酸鈉)或SLES(月桂基聚氧乙醚硫酸鈉)等強力界面活性劑的產品。這些成分的清潔力過強,可能過度洗去保護頭皮的天然油脂,引致乾燥、敏感,反而對受損的毛囊造成二次傷害。

步驟二:使用不超過40°C的溫水,用指腹輕柔按摩頭皮,切忌用指甲抓。

洗髮時的水溫亦是關鍵。過熱的水會刺激頭皮,破壞水油平衡。最理想的水溫是接近體溫的溫水,約37至40°C。清洗時,應以指腹代替指甲,用畫圈的方式輕柔按摩頭皮,這樣既能促進血液循環,又能避免指甲刮傷頭皮,減少細菌感染的風險。

步驟三:確保洗護產品徹底沖洗乾淨,避免殘留堵塞毛囊。

洗髮水或護髮素若有殘留,會堵塞毛囊,影響其正常呼吸與新陳代謝,長遠而言會引致頭皮問題。因此,沖洗過程必須徹底,特別是髮線、耳後及後頸等容易忽略的位置,要確保沖洗至頭髮感覺清爽、無滑膩感為止。

步驟四:洗後用毛巾以按壓方式吸乾水分,避免大力搓揉濕髮。

濕髮狀態下的毛鱗片是張開的,此時頭髮最為脆弱。若用毛巾大力來回搓揉,會嚴重傷害毛鱗片,導致頭髮斷裂和分岔。正確的做法是,用乾毛巾將頭髮包裹起來,以輕輕按壓的方式吸走多餘水分。

步驟五:正確使用風筒,與頭皮保持至少15cm距離,先用暖風再用冷風。

使用風筒時,應與頭皮及頭髮保持至少15厘米的距離,避免熱力直接灼傷頭皮。建議先用中低溫的暖風,將頭髮吹至八、九成乾,然後轉用冷風模式,幫助閉合毛鱗片,讓頭髮更顯順滑光澤。

保養心法三:管理壓力與維持良好作息

現代生活節奏急促,壓力與睡眠質素已成為影響頭髮健康的主要因素。長期處於高壓或睡眠不足的狀態,身體會發出警號,而頭髮往往是其中一個最先受影響的部位。

壓力管理技巧:透過定期運動、瑜伽、冥想等方式,降低皮質醇水平。

當我們面對壓力時,身體會分泌一種名為「皮質醇」的荷爾蒙。長期高水平的皮質醇會干擾毛囊的生長週期,導致大量頭髮提早進入休止期而脫落。要有效管理壓力,可以嘗試建立規律的運動習慣,例如每週進行三次慢跑或快走。此外,瑜伽、深呼吸練習或冥想等活動,亦被證實能有效降低皮質醇水平,幫助身心放鬆。

規律作息的重要性:避免熬夜,確保充足睡眠,讓毛囊有足夠時間修復和生長。

睡眠是身體進行自我修復的黃金時間。在我們熟睡時,身體會分泌生長激素,促進細胞再生,當中就包括了毛囊細胞。若長期熬夜,睡眠不足,毛囊便得不到足夠的時間進行修復與更新,新生長的頭髮會變得脆弱,脫髮問題自然加劇。建議養成規律的作息,盡量在固定時間上床睡覺,確保每晚有7至8小時的優質睡眠。

保養心法四:改變造型習慣,減少物理及化學傷害

為了追求時尚造型,頻繁的染燙或過緊的髮型,都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對頭髮及毛囊造成難以逆轉的傷害。

減少染燙頻率,建議每次間隔至少三個月。

染髮劑和燙髮藥水中的化學成分,會直接破壞頭髮的角蛋白結構,並可能刺激頭皮,引發過敏或炎症。若過於頻繁地進行化學處理,毛囊的健康會持續受損。因此,建議將染燙的間隔時間拉長,每次至少相隔三個月,給予頭髮及頭皮足夠的喘息和復原時間。

避免長期綁過緊的髮型,如馬尾或髮髻,以減輕對毛囊的拉扯。

長期將頭髮綁得過緊,例如紮實的馬尾、丸子頭或緊貼頭皮的辮子,會對髮根產生持續的拉扯力,這種情況被稱為「牽引性脫髮」。日積月累下,前額髮線和兩側的毛囊會因不堪負荷而受損,甚至永久萎縮。建議多嘗試較寬鬆的髮型,或定時讓頭髮自然垂放,以減輕對毛囊的壓力。

當日常護理不足:尋求專業治療,踏上針對「頭頂少頭髮」的長效生髮之路

有時候,日常的護理努力並不足以全面改善頭頂頭髮變少的問題。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或許需要考慮更專業的治療方案。這些方法通常能從根本上處理脫髮成因,幫助您踏上長效的生髮之路。

規劃您的長效策略: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當您發現自己的頭頂少頭髮,而且情況持續,那麼專業治療或許是一個可行的方向。市面上有多種治療方案,每種方案都有自己的原理、功效以及適用對象。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需要了解每個選項的特點。以下為您詳細介紹各類專業方法,幫助您規劃長效的生髮策略。

治療選項一:口服及外用藥物

藥物治療是醫學上常見的生髮選擇,效果因人而異。這些藥物針對特定脫髮原因,有其作用原理。

口服藥物(如:Finasteride)

口服藥物,例如非那雄胺(Finasteride),主要用於治療雄性禿。這種藥物的作用原理是抑制體內「5α還原酶」的活性。這種酵素會將雄性荷爾蒙「睪固酮」轉化為「二氫睪固酮」(DHT)。DHT正是攻擊毛囊、導致毛囊萎縮的元兇。透過減少DHT的生成,口服藥物可以減緩脫髮,甚至刺激頭髮再生。這種藥物需要醫生處方才能取得使用。

外用生髮水(Minoxidil)

外用生髮水,通常含有米諾地爾(Minoxidil)成分。這種生髮水的作用是刺激頭皮的血液循環,可以為毛囊提供更多氧氣與養分。同時,米諾地爾也能延長毛囊的生長期,讓頭髮有更長的時間生長,減少過早進入休止期。市面上可以找到不同濃度的米諾地爾生髮水,例如2%或5%濃度,濃度不同,作用效果也有差異。

治療選項二:低能量激光治療(LLLT)

近年來,低能量激光治療(LLLT)在生髮領域受到關注。這種方法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治療選擇。

原理與功效

低能量激光治療利用特定波長的低能量激光,可以深入頭皮毛囊。這些激光可以激活毛囊的細胞活性,並促進頭皮的血液循環。毛囊獲得足夠的能量和血液供應,就可以回復健康,有機會重新生長出頭髮,改善頭頂少頭髮的狀況。

適用對象

低能量激光治療適用於初期至中期的「頭頂少頭髮」患者。這種治療方法屬於無創、無痛的選擇,治療過程舒適,沒有明顯的副作用,適合希望避免藥物或手術的病人。

治療選項三:再生醫學療法(如: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

再生醫學療法是透過身體自身的修復能力來促進頭髮生長。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是其中一種備受討論的方案。

原理與功效

再生醫學療法,例如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治療,原理是從患者自身血液中萃取富含生長因子的血小板。這些高濃度血小板隨後會注射到頭皮的稀疏區域。生長因子可以修復受損的毛囊,刺激毛囊再生,以及延長頭髮的生長期。

適用對象

這種療法適用於毛囊尚未完全壞死的輕中度脫髮患者。如果毛囊已經完全萎縮,效果可能就不理想。再生醫學療法可以為毛囊提供養分,幫助它們恢復功能。

治療選項四:植髮手術(FUT/FUE)

當脫髮情況嚴重,其他治療方法效果不佳時,植髮手術可能是最終的解決方案。植髮手術能為永久性「頭頂少頭髮」問題提供實際的改善。

原理與功效

植髮手術,主要分為FUT(毛囊單位移植術)和FUE(毛囊單位摘取術)兩種。原理是將患者後枕部對雄性荷爾蒙不敏感的健康毛囊移植到頭頂或其他稀疏區域。這些移植後的毛囊可以繼續生長頭髮,而且通常是永久性的。植髮手術是解決永久性「頭頂少頭髮」問題的終極方案,可以顯著增加髮量。

適用對象

植髮手術適用於毛囊已完全萎縮的嚴重脫髮區域。這表示該區域的毛囊已經無法透過藥物或其他非侵入性治療刺激再生。植髮手術可以重建頭髮的密度,改善外觀。

輔助及造型選項

除了專業治療,還有一些輔助方法和造型技巧,可以在視覺上改善頭頂頭髮變少的問題,讓您更有自信。

頭皮微色素著色(SMP/霧髮)

頭皮微色素著色(SMP),通常稱作「霧髮」,是一種模擬髮根效果的技術。它的原理是利用微小的針頭,將色素點刺在頭皮上。這可以營造出頭髮濃密的視覺效果,就像剛剃短的頭髮一樣。這種方法可以有效遮蓋頭皮外露的部分。然而,這種方法也有潛在風險,例如色素可能隨時間褪色,或者顏色變化,需要定期補色。

改變髮型

改變髮型也是一個有效的方法,可以在視覺上改善「頭頂少頭髮」的問題。例如,剪短頭髮可以讓整體髮量看起來更豐盈。選擇曲髮造型,可以增加頭髮的蓬鬆度,也能巧妙遮蓋稀疏的頭皮。此外,選擇深色髮色,可以讓頭髮看起來更有厚重感,減少頭皮的視覺穿透性。這些髮型技巧可以幫助您在等待治療效果的同時,提升外觀自信。

關於頭頂少頭髮的常見問題 (FAQ),一次過為您解答

面對頭頂頭髮變少的問題,許多朋友心中都存有不少疑問。我們在這裡將大家最關心的幾個問題,一次過為您清晰解答。

問題一:防脫髮洗頭水真的能生髮嗎?

解答:主要功能是清潔和改善頭皮健康,為後續治療打好基礎,但本身不含藥性生髮成分,無法治療「頭頂少頭髮」。

很多人遇到脫髮問題時,第一步就是去尋找防脫髮洗頭水。你可以將它的角色想像成是整理好一塊田地,主要功能是溫和清潔、平衡頭皮油脂,以及舒緩輕微的頭皮不適。一個健康的頭皮環境,確實能為後續的生髮程序打好基礎,讓營養或藥物更容易吸收。但是,市面上絕大部分防脫髮洗頭水並不含有經醫學證實的藥性生髮成分。所以,單靠洗頭水是無法逆轉毛囊萎縮,或治療「頭頂少頭髮」這個根本問題的。

問題二:「生髮水」和「養髮液」有何分別?

解答:清晰區分含藥性成分Minoxidil的「生髮水」與提供營養為主的「養髮液」,並警告在頭皮不健康時使用可能適得其反。

這兩者經常被混淆,但它們的作用和成分其實大有不同。「生髮水」通常是指含有美國FDA認可的藥性成分Minoxidil的產品。它的作用是透過刺激頭皮的血液循環,以及延長毛囊的生長期,來達到減緩脫髮和促進頭髮再生的效果。而「養髮液」則不含藥性成分。它的角色更像是頭髮的「營養補充品」,主要提供咖啡因、維他命、胺基酸等養分,目標是強健髮根、改善頭皮健康和提升髮質。一個非常重要的提醒是,如果在頭皮處於發炎、油脂分泌過盛或毛囊堵塞的不健康狀態下,貿然使用任何產品,特別是具刺激性的生髮水,反而可能加劇頭皮問題,令脫髮惡化。

問題三:使用生薑、白蘭地等坊間偏方有效嗎?

解答:強調無科學實證,且可能過度刺激頭皮,引發接觸性皮炎,反而加劇脫髮,延誤黃金治療期。處理「頭頂少頭髮」應信賴專業。

關於用生薑擦頭皮、用白蘭地洗頭這些坊間流傳的方法,我們經常會聽到。從醫學角度來看,目前完全沒有任何嚴謹的科學證據支持這些偏方能夠有效治療脫髮。相反,這些方法存在相當大的風險。生薑和酒精都具有強烈的刺激性,直接用於頭皮很容易引致過敏或接觸性皮炎,造成頭皮紅腫、痕癢,反而破壞毛囊健康,加劇脫髮。更重要的是,依賴偏方會延誤尋求專業協助的黃金治療期。處理「頭頂少頭髮」的問題,還是應該信賴有科學根據的專業方法。

問題四:每日洗頭會令頭頂少頭髮嗎?

解答:不會。正確和適度的清潔有助維持頭皮健康。洗頭頻率應根據個人頭皮出油狀況而定。

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誤解。答案是:不會。洗頭時看到的掉髮,其實是本來就已經進入休止期、準備自然脫落的頭髮。洗頭的動作只是讓它們「順便」掉下來而已,並不會導致健康的頭髮脫落。事實上,正確而適度的清潔,對於維持頭皮健康至關重要。堆積的油脂和污垢會堵塞毛囊,引發炎症,這才是真正影響頭髮生長的元兇。至於洗頭的頻率,應該根據你個人的頭皮狀況而定。如果你是油性頭皮,每日清洗是完全合理的;若是中性或乾性頭皮,則可隔日清洗。

問題五:天生髮質細軟,看起來髮量少,這算是「頭頂少頭髮」嗎?

解答:釐清天生髮質與後天脫髮的分別。若掉髮量正常且髮量穩定,則非病理性問題;但若發現頭髮持續變幼或掉髮增多,則需警惕。

天生髮質細軟,確實會在視覺上令人感覺髮量較少,但這與後天因毛囊萎縮而導致的「頭頂少頭髮」是兩回事。關鍵的分別在於「變化」。如果你從年輕時開始髮質就偏細軟,但多年來髮量保持穩定,每日的掉髮量也處於正常範圍(50-100根),那這純粹是你的個人髮質特徵,並非病理性的脫髮問題。但是,你需要警惕的是以下情況:如果你發現自己的頭髮與過去相比,有持續變幼、變軟的趨勢,或者洗頭、梳頭時的掉髮量顯著增多,分界線越來越明顯,這就可能是脫髮的早期信號,值得進一步尋求專業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