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髮稀疏有得救?中醫拆解4大脫髮根源,整合針灸、食療及穴位養髮全攻略

每日掃地、洗頭時見到一地髮絲,是否令你心驚?望住髮線不斷後退、頭頂分界愈見明顯,更令人焦慮不安。頭髮稀疏問題困擾無數都市人,與其盲目試用各種生髮產品,不如先了解問題根源。中醫認為「髮為血之餘」,頭髮的健康狀況直接反映身體內在的氣血與臟腑功能。本文將為你從中醫角度,深入拆解「肝腎不足」、「氣血兩虛」、「脾胃濕熱」及「肝氣鬱結」四大脫髮根源,並整合一套針對不同體質及生活場景的養髮全攻略,結合食療、穴位按摩與針灸等方法,助你由內到外調理,從根本拯救脫髮危機。

頭髮稀疏中醫點睇?從體質拆解4大脫髮根源

頭髮稀疏是許多人面臨的困擾,當遇到髮量變少的問題時,頭髮稀疏中醫觀點認為,這不只是外觀的變化,更是身體內部失衡所發出的警號。中醫透過仔細辨識個人體質,可以深入了解脫髮的真正根源,然後針對性地進行調理。我們將從中醫的角度,拆解四種常見的脫髮體質,幫助大家更認識自己的頭髮問題。

如何判斷異常脫髮?身體響起的警號

掉髮是人類正常的生理現象,可是許多人會疑惑,怎樣才知道自己的掉髮量是否異常呢?事實上,身體會發出一些清晰的警號,提醒您關注頭髮的健康狀況。

正常掉髮 v.s. 異常掉髮:每日掉髮量是關鍵

每天掉髮是自然的事。一般而言,正常人每天掉落約50到100根頭髮,這是毛囊新陳代謝的過程。毛囊會經歷生長期、退化期以及休止期,然後自然脫落。如果發現每天掉髮量明顯超過這個數字,例如洗頭時排水孔的頭髮特別多,或者頭髮看起來明顯稀疏,頭皮清晰可見,這就可能是異常脫髮的警號。長期異常掉髮,就會導致髮量減少,甚至露出頭皮。

肝腎不足型:精血虧虛,髮失所養

中醫理論認為「腎其華在髮」,「髮為血之餘」,頭髮的健康與肝腎功能、精血是否充足息息相關。當肝腎功能虧虛,精血無法充分滋養頭髮時,頭髮就容易出現問題。

症狀與成因:髮線後移、髮質乾枯、伴隨腰痠耳鳴,多與年齡增長、過度勞累有關。

這類朋友常會發現髮線逐漸向後移,頭髮變得乾枯、沒有光澤,甚至失去彈性。身體上,他們可能會伴隨腰痠背痛、耳鳴、頭暈、記憶力下降,甚至容易夜尿等現象。這些情況多數與年齡增長導致的肝腎功能衰退、長期過度勞累、精神壓力過大以及房事過度,導致肝腎精血耗損有關。

調理原則:滋補肝腎,益精養血。

針對肝腎不足型脫髮,中醫會著重滋補肝腎,同時益精養血。這就像為頭髮的「土壤」提供充足的養分,幫助髮根重新穩固,使頭髮得到足夠的精血滋養。

氣血兩虛型:營養輸送不足,髮根枯萎

如果身體氣血不足,頭髮就無法獲得足夠的營養供應。氣血是身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也是滋養毛囊的關鍵。當氣血虧虛時,毛囊的生長就會受到影響。

症狀與成因:頭髮細軟、面色蒼白、頭暈心悸,多與飲食不節、大病久病有關。

氣血兩虛的朋友,頭髮常會顯得細軟、脆弱,容易斷裂,甚至呈現枯黃狀態。面色可能比較蒼白或萎黃,也會感到容易疲倦、頭暈、心悸、容易心慌。這類情況往往與飲食不規律、營養吸收不良、消化功能弱,或者長期生病導致身體虛弱有關,久病之後氣血消耗,頭髮就得不到充足滋養。

調理原則:補氣養血,健脾生髮。

對於氣血兩虛型脫髮,調理的關鍵在於補益氣血,以及健脾。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好,營養吸收得好,氣血自然充盈,頭髮就能得到充足滋養。

脾胃濕熱型:濕熱上蒸,侵蝕髮根

頭髮油膩,可能是脾胃濕熱的表現。體內濕氣與熱氣互結,並且上蒸頭皮,就會影響頭髮的生長環境。

症狀與成因:頭油過多、頭髮黏膩、頭皮發癢,多與過食肥甘厚味、飲酒有關。

這類朋友通常有明顯的頭油過多問題,頭髮摸起來會黏膩,頭皮常常感到發癢,甚至可能伴隨頭皮屑、痤瘡。這些症狀多數與過量攝取油膩、甜膩的食物,例如炸雞、甜點,以及過度飲酒,導致體內濕熱積聚有關。濕熱上蒸,就會薰蒸頭皮,影響毛囊健康,久而久之頭髮容易脫落。

調理原則:健脾祛濕,清熱生髮。

針對脾胃濕熱型脫髮,調理原則是健脾祛濕,同時清熱。透過飲食調整,配合中藥調理,幫助身體清除濕熱,讓頭皮回復清爽健康,改善頭髮生長環境。

肝氣鬱結型:壓力導致氣血不暢

情緒不佳也會影響頭髮。現代人生活壓力大,長期情緒緊繃,可能會導致肝氣鬱結,進而影響氣血運行,最終導致脫髮。

症狀與成因:脫髮量隨情緒波動、頭皮緊繃,主因是精神壓力、情緒抑鬱。

肝氣鬱結的朋友,會發現脫髮量明顯隨著情緒波動而變化,當壓力大、情緒低落時,掉髮就更多。他們常會感到頭皮緊繃,甚至胸悶、容易嘆氣、煩躁易怒。主要原因就是長期精神壓力過大,情緒鬱悶,導致肝氣鬱滯,影響氣血正常運行,頭髮得不到滋養,髮根也不穩固。

調理原則:疏肝解鬱,活血通絡。

面對肝氣鬱結型脫髮,中醫的調理重點是疏肝解鬱,並且活血通絡。讓氣機順暢,血液可以順利到達頭部,滋養頭髮。頭髮稀疏針灸 對於疏通頭部經絡、活化氣血、緩解頭皮緊繃很有幫助,是這種類型常用的輔助療法。同時,中醫也可能建議採用中藥調理配合針灸,從而達到更好的生髮效果。

你是哪種都市人?4大生活場景對應你的專屬養髮方案

了解頭髮稀疏中醫的理論是第一步,現在我們來看看這些概念如何應用在你的日常。我們的生活習慣,其實就是身體狀況的一面鏡子。你只要對照以下四種典型的都市人場景,就能找到專屬於你的養髮方案,從生活細節開始,為頭髮健康打好基礎。

場景一:「肝腎虧虛族」— 捱夜追劇令髮際線失守

生活模式:

習慣深夜才入睡,不論是工作或追劇,睡眠時間總是不夠。白天容易感到腰痠背痛,精神不振。照鏡時發現,前額的髮際線不知不覺間好像越來越高。

飲食建議:

中醫認為黑色食物入腎經,所以日常飲食可以多吃黑芝麻、黑豆、合桃等食物,有助滋養腎精。睡前可以沖泡一杯「枸杞桂圓茶」,枸杞補肝腎,桂圓養心血,幫助安神入眠。

養生儀式:

養成睡前用溫水泡腳15分鐘的習慣。這個簡單的儀式有助引氣血下行,放鬆身心。泡腳時可以用指腹按壓腳底的「湧泉穴」,這個穴位是腎經的起點,能有效補益腎氣。

場景二:「脾胃濕熱族」— 手搖飲與外賣下的脫髮危機

生活模式:

三餐時間不固定,經常依賴外賣。下午茶時間總少不了一杯含糖手搖飲品。身體容易感到腹部脹氣,大便質地也比較黏爛不成形,頭皮容易出油。

飲食建議:

首先將每天的手搖飲換成「陳皮茯苓水」。陳皮理氣健脾,茯苓利水滲濕,兩者合用有助改善體內濕氣。同時應該減少進食生冷、甜膩和油炸食物,避免加重脾胃負擔。

辦公室急救:

每次飯後,可以順時針方向按揉膝蓋下方的「足三里穴」約3分鐘。這個穴位是調理脾胃的要穴,能幫助消化系統運化水濕,促進營養吸收。

場景三:「肝氣鬱結族」— 工作壓力爆錶的掉髮困擾

生活模式:

工作壓力巨大,情緒時常處於緊繃狀態,很容易為小事感到煩躁。經常不自覺地嘆氣,肩頸和頭皮都感覺繃緊,掉髮量也隨著情緒起伏。

飲食建議:

可以在辦公室準備一些「玫瑰薄荷茶」。玫瑰花能疏肝解鬱,薄荷則有助清利頭目。這杯花茶不單能舒緩情緒,也可以放鬆緊繃的氣機。

情緒急救:

當感覺壓力來襲時,可以用拇指用力按壓另一隻手的「合谷穴」(即虎口位置)。然後再按壓手腕內側的「內關穴」。這兩個穴位有助於開通全身氣機,快速緩解胸悶和緊張感。

場景四:「氣血兩虛族」— 節食過度與營養不良的警訊

生活模式:

為了追求理想體重而進行過度節食,三餐只吃蔬菜或份量極少。結果面色變得蠟黃、沒有光澤,而且容易感到疲倦、頭暈和心悸。

飲食建議:

這個情況需要重新建立身體的氣血。可以諮詢中醫師,以「四物湯」或「八珍湯」為基礎進行調理。日常應多攝取能補血的食物,例如紅肉、菠菜、車厘子和紅棗。

生活習慣:

氣血不足時,身體需要的是休養生息,而不是過度消耗。所以應該避免劇烈運動,例如跑步和高強度間歇訓練。可以改為進行散步、瑜伽或太極等輕量運動,有助氣血流通,同時不會過度損耗。

中醫治脫髮三管齊下:內服、外治與日常調攝

面對頭髮稀疏,中醫的處理方法十分全面,並非單純服用中藥。這套方法可以理解為一個「三管齊下」的立體策略,結合內在調理、外部治療與日常養護,從根本鞏固髮根,讓頭髮重現生機。

內服調養:從根源補益氣血

中藥處方:辨證論治,一人一方,精準用藥

中醫治療的核心理念在於「辨證論治」,即每個人的脫髮原因都可能不同。中醫師會透過詳細診斷,判斷您屬於肝腎不足、氣血兩虛,還是其他體質類型,然後為您度身訂造專屬的「一人一方」藥物。這種精準的用藥方式,確保藥力能夠針對病源,從根源解決問題,而非使用千篇一律的生髮配方。

食療養髮:四大黑色食物(黑豆、黑芝麻、黑米、黑棗)與針對性湯水

除了服用中藥,日常食療也是鞏固基礎的重要一環。中醫有「黑色入腎」的說法,多吃黑色食物有助養髮。大家可以將黑豆、黑芝麻、黑米、黑棗這些「養髮四寶」加入日常餐單,例如早餐吃一碗黑芝麻糊,或煲湯時加入數粒黑棗,都是簡單有效的方法。中醫師亦會根據個人體質,建議特定的養生湯水,加強調理效果。

外治療法:直擊頭皮,激活毛囊

專業治療:頭皮針灸與梅花針療法如何促進氣血循環

內服中藥是為了打好身體根基,而外治療法就像是直接為頭皮「施肥」。針對頭髮稀疏,針灸是相當有效的其中一種方法。醫師會運用頭皮針灸,在頭頂的穴位及頭髮稀疏的區域施針,促進頭皮的氣血循環,如同喚醒沉睡的毛囊。有時也會配合梅花針療法,以輕叩頭皮的方式加強刺激,目的都是將氣血更有效地引導至頭部,為頭髮生長提供充足養分。

居家按摩:每日必按四大健髮穴位(百會穴、風池穴、足三里穴、太衝穴)

除了專業治療,自己在家也可以進行簡單的保健。每日堅持按摩以下四個健髮穴位,對鞏固療效大有裨益。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能提神醒腦,促進頭部氣血。風池穴在後頸髮際的凹陷處,有助放鬆肩頸,改善頭部供血。足三里穴(位於小腿)與太衝穴(位於腳背)則是調理脾胃和肝臟的重要穴位,從整體上改善身體機能,間接養護頭髮。

日常調攝:鞏固療效的生活習慣

正確洗護:選擇溫和洗髮水,避免過度清潔及使用過熱的水

護髮的最後一關,就是日常的洗護習慣。選擇成分溫和、不含刺激性化學物質的洗髮水非常重要。洗頭時,水溫不宜過熱,否則會過度洗去頭皮的天然油脂,反而傷害毛囊。清潔是必要的,但過度清潔是生髮的大忌。

規律作息與情緒管理:子時前入睡養肝血,學習放鬆疏肝氣

最後一點,也是最常被忽略的,就是作息和情緒。中醫認為晚上十一點至凌晨一點(子時)是肝膽經循行的時間,在這段時間熟睡有助養肝血。由於「髮為血之餘」,肝血充足,頭髮自然健康。同時,學會放鬆心情,避免長期處於壓力狀態,可以疏通肝氣,防止因氣機鬱結而影響頭髮生長。這一步,是所有治療能夠成功的基石。

關於頭髮稀疏中醫治療的常見問題 (FAQ)

面對頭髮稀疏,中醫的調理方法引起不少人的興趣。不過,坊間流傳著各種說法,真假難辨。這裡我們整合了幾個最常見的疑問,為你提供專業而清晰的解答。

Q1:用生薑擦頭皮真的能生髮嗎?

這個偏方流傳很廣,但需要謹慎對待。生薑性溫,外用確實能刺激局部皮膚,促進血液循環,讓人感覺頭皮發熱。這個原理與改善頭皮氣血供應的想法有點相似。

不過,生薑的刺激性非常強烈,對於敏感或已有炎症(例如頭皮發紅、有頭皮屑或毛囊炎)的頭皮來說,這份刺激可能過於猛烈。它不但無法生髮,反而可能灼傷皮膚,破壞毛囊的健康,令脫髮問題惡化。所以,這方法並非人人適用,胡亂嘗試的風險不低。

Q2:狂食黑芝麻可以逆轉白髮、改善稀疏?

黑芝麻確實是養髮的好幫手。在中醫理論中,黑色食物入腎,而「腎其華在髮」,所以黑芝麻、黑豆等食物對滋養腎精、養血潤燥有正面作用,是頭髮健康生長的基礎。

但是,單靠狂食黑芝麻並不能徹底解決問題。頭髮稀疏的成因複雜,除了腎虛,也可能涉及肝氣鬱結、脾胃濕熱等不同體質問題。如果沒有對症下藥,單一食物的效果始終有限。而且,黑芝麻的油脂含量偏高,過量攝取可能增加脾胃負擔,甚至引起其他問題。均衡飲食,配合整體體質調理,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Q3:中醫治療與西藥(如Minoxidil)有何不同,可以同時進行嗎?

兩者的治療思路截然不同。西藥Minoxidil像是一種作用於局部的「肥料」,它是一種血管擴張劑,主要目的是促進頭皮的血液循環,直接為毛囊提供養分,延長頭髮的生長期。它的作用比較單一,針對的是症狀。

而中醫調理,無論你搜尋的是「頭髮稀疏中醫」還是「头发稀疏中医」,其核心理念都是從根源改善體質。中醫會辨證論治,找出導致脫髮的根本原因,例如是肝腎不足還是氣血兩虛,然後透過內服中藥或針灸等方法,調整整個身體的機能,讓身體自己有能力生長出健康的頭髮。這是治本的思路。

兩者可以同時進行,而且有機會相輔相成。不過,在決定結合治療前,必須分別諮詢你的西醫和註冊中醫師,讓他們了解你的完整治療方案,確保藥物與療法之間沒有衝突,並為你制定最安全有效的個人化計劃。

Q4:髮際線後退,頭髮稀疏針灸能救嗎?療程需要多久?

對於髮際線後退或特定區域的頭髮稀疏,針灸是一種相當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處理頭髮稀疏針灸治療,主要有兩大方向。第一是直接在脫髮區域的頭皮(例如髮際線)施針,這樣可以促進局部氣血循環,直接刺激和活化處於休眠狀態的毛囊。

第二是配合身體其他穴位進行調理,例如選取能夠補益肝腎或疏通氣血的遠端穴位,從根本上改善導致脫髮的內在體質。

至於療程時間,這完全因人而異,取決於脫髮的嚴重程度、持續時間、個人體質以及生活習慣的配合度。一般來說,針灸需要循序漸進,可能需要每週進行一至兩次治療,持續三至六個月才能看到比較明顯的改善。這是一個需要耐性的過程,旨在從根本上重建頭髮的生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