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轉季,梳頭或洗澡後,看見去水口和地板上觸目驚心的掉髮量,總讓人焦慮不安。其實,這很可能是困擾不少人的「季節性掉髮」。隨著氣候和日照轉變,身體為適應新環境而出現的短暫性掉髮高峰,屬於正常的生理調節過程。
然而,掉髮量要多少才算正常?如何分辨是季節性掉髮還是其他健康警號?本文將由專家為你深入剖析季節性掉髮的四大成因,提供快速自我檢測方法,並教你從內在調理到外在護理的全面對策,助你辨識問題根源,安然渡過這個惱人的轉季脫髮期。
快速自我檢測:我屬於季節性掉髮嗎?
許多人都會經歷季節性掉髮,尤其在季節交替時,看見脫落的髮絲量增多,自然會感到疑惑。要有效應對,第一步是判斷自己的情況是否真的屬於季節性脫髮。以下提供一套簡單的自我檢測方法,助你初步了解自己的掉髮狀況。
季節性掉髮核心問題速覽 (At-a-Glance)
在深入分析之前,可以先快速瀏覽季節性掉髮的幾個核心特徵,看看自己是否符合。
特徵 | 季節性掉髮的典型表現 |
---|---|
發生時間 | 通常在季節轉換時發生,特別是夏末秋初或冬春交替之際。 |
掉髮模式 | 脫落的頭髮是均勻地來自整個頭部,而非集中在特定區域(如髮線後移或頭頂禿)。 |
持續時間 | 屬於暫時性現象,一般持續數週至三個月內,之後會逐漸回復正常水平。 |
頭皮狀況 | 頭皮基本上是健康的,沒有出現明顯的紅腫、疼痛、發炎或大量異常頭皮屑。 |
每日掉髮量正常標準
了解每日掉髮量的正常標準,是判斷問題嚴重性的基礎。在生理學上,一個健康成年人每日自然脫落50至100根頭髮屬於正常的新陳代謝過程。這些是已進入休止期的頭髮,脫落後會由新的頭髮取代。
如果你的掉髮量長期並穩定地維持在這個範圍內,那麼很可能只是頭髮正常的生長週期。但是,如果發現每日掉髮量持續顯著地超過100根,就可能需要進一步探究掉髮的季節性原因或其他因素。你可以連續幾日觀察枕頭上、梳子上及浴室去水口的髮絲數量,做一個簡單的估算。
「季節性掉髮」互動自測清單
這份清單可以幫助你更有系統地評估自己的狀況。請依據你近期的實際情況,回答以下問題。
步驟一:觀察掉髮情況
首先,細心觀察掉髮的模式和數量。
- 近期的掉髮量是突然增加,還是長期以來都偏多?
- 掉落的頭髮是來自整個頭部,還是集中在髮線、頭頂或特定一小塊區域?
- 洗頭、吹頭或梳頭時,掉髮量是否感覺特別多?
步驟二:檢查頭皮健康
頭皮是頭髮的根基,其健康狀況直接影響掉髮。
- 你的頭皮是否有不尋常的紅腫、痕癢、疼痛感或出現膿瘡?
- 頭皮屑問題是否突然加劇,甚至出現大塊或黃色的皮屑?
- 頭皮的油脂分泌是否出現極端變化,例如變得異常油膩或異常乾燥繃緊?
步驟三:評估持續時間
時間是判斷掉髮季節性的關鍵指標。
- 你記得掉髮量增加的情況,大約是從何時開始的嗎?這個時間點是否與季節轉換(例如天氣由熱轉涼)的時間相符?
- 這個掉髮增多的情況,已經持續了多久?是少於三個月,還是已經超過三個月甚至更長?
自測結果分析指引
完成以上步驟後,可以根據你的答案進行初步分析。
-
如果你的情況符合: 掉髮量突然增加、屬於均勻性掉髮、頭皮健康沒有異樣,而且情況持續時間少於三個月,並與季節轉換時間點吻合。那麼,你很可能正面對典型的季節性掉髮。這通常是身體應對環境變化的正常生理反應。
-
如果你的情況出現以下警號: 掉髮集中在特定區域(例如M字額、髮旋稀疏、塊狀脫落)、頭皮出現紅腫痛癢等發炎徵狀,或者掉髮問題已持續超過三個月仍未改善。這可能表示你的掉髮並非單純的季節性因素引致,建議繼續閱讀下文,了解與其他病理性掉髮的分別,或考慮尋求專業意見。
剖析季節性掉髮原因:為何一到轉季就脫髮?
每逢轉季時分,不少人發現頭髮掉得特別多,這其實是常見的季節性掉髮現象。許多人或許會好奇,為何每當季節交替時,髮量就彷彿變少了一截?我們現在會從科學與中醫兩個角度,深入剖析季節性掉髮的原因,幫助大家更了解這個現象。
科學解釋:頭髮生長週期與環境因素
頭髮的生長與脫落,其實是按照一套既定的生理週期進行。這個週期會因為環境因素而受到影響,進而觸發季節性掉髮。
頭髮的三個生長階段:生長期、衰退期、休止期
每一根頭髮都有自己的生命週期,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是生長期,此時頭髮活躍生長,通常佔所有頭髮的九成左右,長度可持續數年。第二是衰退期,這是一個短暫的過渡階段,毛囊細胞開始萎縮。第三是休止期,此時頭髮停止生長,會在大約兩到三個月後自然脫落。正常情況下,每天掉落數十根頭髮均屬正常新陳代謝。
環境如何觸發掉髮:氣候變化、日照影響、荷爾蒙波動
環境因素是引致季節性掉髮 原因的關鍵。首先是氣候變化,溫度與濕度的劇烈改變會影響頭皮的微環境,例如秋季天氣轉涼及變得乾燥,會使頭皮水分流失。其次是日照影響,夏季強烈的紫外線可能對頭皮造成累積性傷害,使得更多毛囊在入秋後提早進入休止期,於是短時間內頭髮大量脫落。同時,人體荷爾蒙會出現微小波動,這些變化也會影響頭髮的生長週期,促使更多頭髮同步進入休止期。
中醫觀點看季節性脫髮
除了西醫的科學解釋,中醫學對於季節性脫髮也有獨特的見解,並從整體觀點來解釋頭髮健康與身體臟腑的關係。
腎其華在髮:腎精與頭髮健康的關係
中醫認為「腎其華在髮」,意指腎臟的精氣盛衰會直接反映在頭髮的健康狀況上。如果腎精充足,頭髮就會烏黑亮麗、生長茂盛。但是,若腎精虧虛,頭髮就可能變得枯黃、稀疏,甚至提早出現季節性脫髮。所以,調養腎氣對於維護頭髮健康十分重要。
氣血虧虛:氣血不足導致毛髮失養
頭髮的生長需要足夠的氣血滋養。中醫學認為「髮為血之餘」,代表頭髮是血液的延伸與表現。若身體氣血虧虛,無法為毛囊提供足夠的營養,毛髮就會因為得不到滋養而變得脆弱,容易脫落。這也是季節性脫髮的一個常見中醫原因。
秋燥傷肺:秋季「燥邪」影響皮毛健康
秋季在五行中屬金,對應人體臟腑為肺。秋天的氣候特點是「燥」,這種「燥邪」容易傷及肺部。中醫認為「肺主皮毛」,所以肺的功能與皮膚毛髮的潤澤程度有密切關係。秋燥會使頭皮變得乾燥,毛髮缺乏滋潤,髮質容易變差,並且增加掉髮 季節性的風險。因此,潤燥養肺也是秋季護髮的重要一環。
辨別警號:季節性掉髮與其他病理性掉髮的分別
面對季節性掉髮,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會想知道,自己的情況是否正常。確實,了解掉髮的類型是找出解決方案的第一步。季節性脫髮與其他因疾病引起的脫髮,在特徵上有明顯的不同。我們可以學習如何分辨,為自己的頭皮健康做好把關。
典型季節性掉髮的特徵
想判斷自己是否屬於季節掉髮,可以從幾個方面觀察。典型的季節性掉髮通常有以下特點:
- 掉髮模式: 屬於均勻性掉髮,意思是整個頭部的掉髮量會普遍增加,而不是集中在某一個特定區域。你會發現梳頭或洗頭時,整體掉落的髮絲變多,但不會出現明顯的禿塊或髮線後移。
- 掉髮量: 掉髮量會比平時多,但通常是暫時性的。
- 持續時間: 這種情況一般只會持續數星期至最多兩三個月,隨着季節穩定下來,掉髮情況便會自然減緩。
- 頭皮狀態: 頭皮本身是健康的,沒有出現紅腫、發炎、疼痛、或大量異常頭皮屑等症狀。
需要警惕的病理性掉髮症狀
如果你的掉髮情況與上述不同,並且伴隨着以下任何一種症狀,這可能就不只是單純的掉髮季節性問題,而是身體發出的警號,建議需要多加留意。
雄性禿 (Androgenetic Alopecia)
雄性禿是與遺傳和荷爾蒙相關的掉髮類型,男女都可能發生,但模式不同。
- 男性特徵: 掉髮通常從前額兩側開始,髮線逐漸向後退,形成「M字額」。另一種常見情況是頭頂(髮旋處)的頭髮開始變得稀疏,範圍慢慢擴大,形成「地中海」。
- 女性特徵: 女性的雄性禿則較少影響前額髮線,而是從頭頂中間的分界線開始,向兩側逐漸變得稀疏,令頭皮越來越明顯。
雄性禿的進程是漸進而且持續的,不會像季節性脫髮一樣在短期內自行停止。
圓禿 (Alopecia Areata / 鬼剃頭)
圓禿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失調引起的疾病,特徵非常容易辨認。
- 典型症狀: 頭皮上會突然出現一個或多個圓形、邊界清晰的光滑禿塊,大小如同硬幣。掉髮區域的皮膚通常很光滑,沒有發炎或疤痕。這種掉髮是突發性的,有時會在短時間內發生。
休止期脫髮 (Telogen Effluvium)
休止期脫髮的掉髮模式與季節性掉髮相似,都是均勻地脫落,但背後的原因和嚴重程度有所不同。
- 觸發原因: 通常由巨大的生理或心理壓力觸發,例如經歷大手術、嚴重疾病(如發高燒)、產後、快速減重、或承受巨大精神創傷。
- 時間差: 掉髮通常在觸發事件發生後的2至3個月才開始,而且掉髮量可能非常驚人,有時甚至會一束束地脫落。如果回想幾個月前有經歷過重大身心轉變,而掉髮量異常地多,便可能是休止期脫髮。
頭皮疾病引致的掉髮
健康的頭皮是頭髮生長的基礎。如果頭皮本身出現問題,自然會影響毛囊健康,導致掉髮。
- 伴隨症狀: 這類掉髮通常會伴隨明顯的頭皮問題,例如嚴重的頭皮屑、頭皮油脂分泌過多、毛囊炎(頭瘡)、頭皮紅腫、劇烈痕癢或疼痛等。由真菌感染(如頭癬)引起的掉髮,甚至可能導致頭髮從中折斷。當掉髮與這些頭皮不適一同出現時,處理的重點應先放在治療頭皮疾病上。
把握養髮黃金期:改善季節性脫髮的全面護理方案
面對季節性掉髮,與其被動地計算掉落的髮絲,不如主動把握這個頭髮休養生息的「黃金時期」。這段時間是我們為新生頭髮打好健康基礎的絕佳機會。透過內外兼備的全面護理方案,你可以為頭皮和毛囊注入新活力,讓秀髮在下一個生長週期變得更強韌。
由內調理:為頭髮注入6大關鍵營養素
頭髮的健康狀況,直接反映了身體的營養水平。想從根本改善掉髮季節性的問題,均衡飲食是第一步。以下六種關鍵營養素,是構成強韌髮絲不可或缺的元素,記得要在日常飲食中多加攝取。
- 優質蛋白質:頭髮有超過90%是由角蛋白組成,所以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是基礎。你可以從魚類、雞蛋、瘦肉、豆製品和豆腐中輕鬆獲取。
- 鐵質:鐵質負責在血液中輸送氧氣,頭皮毛囊也需要充足的氧氣才能維持活力。紅肉、菠菜、黑木耳、蜆類都是很好的鐵質來源。
- 鋅:鋅是蛋白質合成過程中的重要輔酶,有助於細胞生長與修復,對維持毛囊健康非常重要。可以從生蠔、蝦、堅果和南瓜籽中補充。
- 維他命B群:特別是生物素(Biotin),它能促進角蛋白的生成,對頭髮和指甲的健康有關鍵作用。全穀物、雞蛋、牛油果和堅果類都富含維他命B群。
- 維他命C:它是一種強效抗氧化劑,可以保護毛囊免受自由基傷害,還有助於身體製造膠原蛋白及吸收鐵質。番石榴、奇異果、西蘭花和甜椒都是極佳的選擇。
- 維他命E:它有助於促進頭皮的血液循環,並增強毛囊的健康。可以從杏仁、葵花籽和菠菜中找到豐富的維他命E。
由外養護:專家級頭皮護理正確步驟
正確的護理手法,與選擇昂貴的產品同等重要。錯誤的洗護習慣不但會令產品效果大打折扣,更可能加劇掉髮問題。跟著以下三個專家級步驟,將日常洗護程序升級,為頭皮建立健康的生長環境。
第一步:洗前護理(輕柔梳理、頭皮淨化)
在頭髮濕水前,先用寬齒梳或氣墊梳輕柔地梳理頭髮。這個動作可以先解開打結,減少洗髮時因拉扯而造成的斷髮。而且,梳理過程能輕微按摩頭皮,促進血液循環。如果頭皮容易出油,可以每週進行一至兩次頭皮淨化。在乾髮狀態下,使用頭皮專用的淨化液或精油,輕輕按摩頭皮,幫助溶解堵塞毛孔的油脂和老廢角質。
第二步:正確清洗(溫水、兩次清潔法)
洗髮時,水溫是關鍵。過熱的水會過度洗去頭皮的天然保護油脂,刺激頭皮,所以使用接近體溫的溫水最為理想。建議採用「兩次清潔法」:第一次先將洗頭水在掌心起泡,快速清洗髮絲,沖走表面的灰塵與造型產品。第二次則專注於清潔頭皮,用指腹以畫圈方式輕柔按摩頭皮約一至兩分鐘,然後才徹底沖洗乾淨。
第三步:吹乾技巧(按壓吸水、先吹頭皮)
洗髮後,用毛巾以按壓的方式輕輕吸走頭髮多餘的水分,千萬不要用力搓揉,因為濕髮的毛鱗片處於張開狀態,非常脆弱。吹頭時,應先將頭皮完全吹乾。潮濕的頭皮容易滋生細菌,引發頭皮問題。你可以將風筒的溫度調至中低溫,並保持一定距離,由髮根開始向髮尾吹。
聰明選擇護理產品:針對你的頭皮需要
市面上的護髮產品五花八門,選擇的標準應該是你的「頭皮」狀況,而不僅僅是髮質。了解自己的頭皮需要,才能對症下藥,有效改善季節 掉髮。
油性頭皮適用
如果你的頭髮在洗後不久就變得油膩、扁塌,那你便屬於油性頭皮。建議選擇質地較清爽、透明的洗頭水,配方應以控油和溫和潔淨為主,例如含有茶樹、薄荷或水楊酸等成分的產品,有助於平衡油脂分泌。
乾性/敏感性頭皮適用
乾性或敏感性頭皮通常會感到緊繃、痕癢,甚至出現細小的頭皮屑。應選用不含硫酸鹽(Sulphate-free)、配方溫和的滋潤型洗頭水。含有燕麥、洋甘菊、透明質酸等保濕舒緩成分的產品,可以為頭皮補充水分,減輕不適感。
頭皮精華/養髮液的應用
頭皮精華就像臉部護膚的精華液,能為毛囊提供高濃度的營養。在吹乾頭皮後,將頭皮精華或養髮液直接滴在頭皮上,特別是髮量較稀疏的部位,然後用指腹輕輕按摩幫助吸收。選擇含有咖啡因、人蔘、何首烏等活絡頭皮成分的產品,能有效強健髮根。
調整生活習慣:從根源應對季節性掉髮
許多季節性掉髮原因,其實與我們的生活模式息息相關。護理產品是重要的輔助,但調整生活習慣才是從根源鞏固髮質的治本之道。
壓力管理與充足睡眠
長期處於高壓狀態會導致荷爾蒙失衡,影響毛囊的健康。而身體的修復工作,主要在睡眠時進行。嘗試透過冥想、瑜伽或適量運動來管理壓力。每日確保有7至8小時的優質睡眠,讓身體和頭皮有足夠時間進行自我修復。
避免物理性傷害
日常不經意的動作,也可能對頭髮造成傷害。盡量避免綁過緊的馬尾或髮髻,因為持續的拉扯力會損害毛囊。梳理頭髮時要溫柔,遇到打結時要有耐性地慢慢解開。在季節性脫髮期間,可以考慮暫停或減少漂、染、燙等較具刺激性的化學處理,給予頭髮喘息的空間。
我的季節掉髮情況需要求醫嗎?何時應尋求專業協助?
大部分的季節性掉髮屬於暫時現象,會隨着季節穩定而自行改善。但是,如果掉髮情況持續或加劇,心中難免會感到不安。究竟掉髮到甚麼程度才需要尋求專業協助?這部分會與你一同釐清求醫的界線,讓你懂得判斷何時應該諮詢醫生,並為看診做好充分準備。
出現以下情況,請立即諮詢專業意見
當你觀察到掉髮情況伴隨以下任何一個警號時,這可能不單純是季節 掉髮的問題,而是身體發出的健康預警。建議立即尋求皮膚科醫生或專業髮理顧問的意見,以找出根本的掉髮 季節性原因。
- 掉髮量驚人且持續:每日掉髮量持續多於100至150根,而且情況維持超過三個月,並未有任何改善跡象。
- 局部脫髮或禿塊:頭髮並非均勻地脫落,而是在特定位置出現明顯的稀疏區域、髮線後移,甚至出現如硬幣大小的光滑禿塊(俗稱「鬼剃頭」)。
- 頭皮出現異常症狀:頭皮伴隨持續的紅腫、痕癢、疼痛、長出大量頭瘡或出現異常的皮屑剝落。
- 髮質明顯改變:新長出的頭髮變得比以前更幼、更軟、更脆弱。
專業頭皮檢測與診斷流程詳解
當你決定求醫,了解專業的診斷流程可以讓你更有準備。醫生或髮理專家通常會透過一系列步驟,全面評估你的頭皮與頭髮健康狀況。
- 詳細問診:醫生會先了解你的個人病史、家族遺傳、生活習慣(飲食、睡眠、壓力狀況)、近期服用的藥物,以及掉髮的具體情況和持續時間。
- 視診與拉髮測試:醫生會直接觀察你頭皮的狀況、掉髮的模式與範圍。有時候會進行簡單的「拉髮測試」(Hair Pull Test),輕拉一小束頭髮,觀察脫落的數量與髮根狀態,評估脫髮的活躍程度。
- 頭皮鏡檢測:利用高倍率的專業儀器(頭皮鏡)放大觀察頭皮表面,仔細檢視毛囊的健康狀態、油脂分泌、是否有發炎或堵塞情況,這一步對於準確診斷季節性脫髮或其他頭皮問題非常關鍵。
- 進階檢查:如果初步診斷未能確定原因,醫生可能會建議作進一步檢查,例如抽血檢驗荷爾蒙、鐵質、甲狀腺功能等水平,在極少數情況下或需進行頭皮活組織切片作病理化驗。
看醫生前的準備清單
為了讓醫生更準確地掌握你的狀況,並讓你的諮詢過程更有效率,看醫生前做好一些準備是一個好習慣。
準備「掉髮日記」
「感覺掉髮很多」是一個主觀感受,但具體的數據對醫生診斷非常有幫助。建議在看醫生前,花一至兩星期時間準備一份「掉髮日記」。你可以每日記錄洗頭、梳頭及睡醒後枕頭上的大概掉髮數量,甚至可以每隔數天在固定光源下拍下頭頂、髮旋及髮線的照片。這份客觀的記錄,能幫助醫生判斷掉髮的嚴重程度與變化趨勢。
準備「問題清單」
在看診的有限時間內,你可能會因為緊張而忘記想問的問題。預先寫下一份問題清單,可以確保你得到所有需要的資訊。問題可以包括:
- 我的掉髮情況是甚麼原因造成的?
- 這是暫時性的季節性掉髮,還是其他長期的脫髮問題?
- 我需要改變哪些生活或護理習慣?
- 有哪些治療選項?它們的成效、副作用和費用如何?
準備個人病史及藥物清單
你的整體健康狀況與頭髮健康息息相關。請準備好一份清晰的清單,列明你過往及現有的病歷(如糖尿病、甲狀腺問題、自身免疫疾病等)、近期的身體狀況(如手術、大病、懷孕等),以及正在服用的所有藥物,包括醫生處方藥、成藥、維他命或保健品。同時,如果家族中有近親(如父母、祖父母)有脫髮問題,也應一併告知醫生。
關於季節性掉髮的常見問題 (FAQ)
面對季節性掉髮,很多人心中都會浮現各種疑問,從坊間偏方到日常護理習慣,以下我們將為你逐一解答,釐清常見的迷思。
Q1:生薑、白蘭地擦頭皮能治療季節性掉髮嗎?
這個方法不但沒有科學根據,反而可能對頭皮造成傷害。生薑和白蘭地都屬於刺激性強的物質,直接塗抹在頭皮上,容易引致接觸性皮膚炎、過敏或毛囊發炎。當頭皮處於發炎狀態時,不但無助於頭髮生長,更有可能破壞毛囊健康,加劇脫髮問題。如果希望促進頭皮血液循環,建議採用溫和的指腹按摩,這才是安全又有效的方法。
Q2:為了減輕季節掉髮,應該減少洗頭次數嗎?
這是相當普遍的誤解。減少洗頭次數並不能真正減少掉髮總量。在洗頭時脫落的頭髮,其實大部分早已進入休止期,本來就準備要脫落,洗頭這個動作只是讓它們離開頭皮而已。反而,如果不定時清潔頭皮,油脂、汗水和污垢便會堆積,堵塞毛囊,這會創造一個不利於頭髮健康的環境,甚至可能引發頭皮屑或脂漏性皮膚炎等問題,影響新髮生長。維持正常的洗頭頻率,保持頭皮潔淨,對於安然渡過掉髮季節性高峰期更為重要。
Q3:修剪頭髮能改善季節性掉髮問題嗎?
修剪頭髮無法從根本上改善季節性掉髮。季節掉髮的根源在於頭皮內的毛囊,修剪髮尾的動作,並不會影響毛囊的健康狀態或頭髮的生長週期。但是,定期修剪確實有好處,它可以剪去乾枯開叉的髮尾,防止頭髮因脆弱而斷裂。這會讓整體髮型看起來更整齊、更有豐盈感,視覺上改善了髮質,但對於從毛囊脫落的頭髮數量沒有直接幫助。
Q4:季節性脫髮需要食藥治療嗎?
首先需要釐清季節性脫髮的嚴重程度。一般而言,典型的季節性脫髮是暫時性的生理現象,通常在調整生活作息、均衡飲食和適當護理後,情況會在一至三個月內自行緩解,並不需要藥物介入。許多關於季節性掉髮原因的分析都指向這是一個正常的生理循環。但是,如果掉髮量非常大,持續時間超過三個月,或者頭皮出現局部明顯稀疏、髮線後移,甚至有疼痛或紅腫發炎的跡象,就應該尋求專業醫生協助。醫生會進行詳細檢查,以判斷是否存在其他病理性脫髮的可能,例如雄性禿或休止期脫髮等,然後才能對症下藥。因此,藥物治療並非應對單純季節性脫髮的首選方案,而是用於治療經醫生診斷的特定脫髮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