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tin Wiki 終極指南:你想知的8大核心,由功效、食物來源到生物素缺乏症 (Biotin Deficiency Wiki) 與補充劑風險全解析

生物素(Biotin),常被稱為維他命B7或維他命H,在健康及美容領域廣受關注。然而,您對這種關鍵B群維他命的了解,是否僅止於其在頭髮、皮膚及指甲健康方面的功效?這份《Biotin Wiki 終極指南》將超越表面,帶您深入探索生物素的八大核心面向,助您建立全面且精確的知識體系。

本指南將從生物素的科學定義、命名源流及精密的化學結構出發,細緻剖析其在人體內作為五大羧化酶輔酶的關鍵角色,以及在基因調控中日益被揭示的重要性。我們將為您詳細羅列生物素的天然食物來源與官方建議攝取量,確保您的日常營養所需。

更為重要的是,本指南將全面拆解罕見但影響深遠的「生物素缺乏症(Biotin Deficiency Wiki)」,深入探討其成因、臨床表現及診斷治療。此外,針對近年備受關注的高劑量生物素補充劑,我們將深入揭示其對臨床檢測結果的潛在干擾風險,並嚴謹審視其在改善頭髮、皮膚及指甲健康方面的科學證據。

透過這份詳盡的指南,無論您是營養學愛好者、希望改善健康狀況的普羅大眾,抑或需要釐清醫學資訊的專業人士,都能獲取最權威、實用且中立的生物素知識,做出明智的健康選擇。

深入認識生物素:定義、命名與化學結構

各位朋友,您曾否好奇,坊間流傳的「美髮維他命」究竟是甚麼?其實,它就是今天我們要深入探討的生物素。在biotinwiki上,生物素的資訊非常豐富。我們將從它的基本定義開始,一步步了解這個對我們身體非常重要的營養素。

定義與多重命名:從維他命B7到維他命H

科學定義:一種水溶性B群維他命

生物素從科學角度看,是一種水溶性維他命。它屬於龐大的B群維他命家族。身體每天都需要它,它也參與身體內多個重要代謝過程。因為它溶於水,所以身體不會儲存太多,需要我們定期攝取。

命名源流:為何稱為生物素、維他命B7及維他命H (Haar und Haut)

生物素這個名字,其實很有意思。它來自古希臘語的「bios」,意思是「生命」。這個詞正好反映了生物素對生命活動的重要性。後來,它被科學家編號為維他命B7,因為它屬於B群維他命家族的第七位成員。此外,它也被稱為維他命H。這個「H」來自德語的「Haar und Haut」,意思是「頭髮和皮膚」。因此,維他命H這個稱呼,提示我們生物素確實與我們的頭髮和皮膚健康有密切關聯,這也是biotin wikipedia常見的提及點。

其他別稱:輔酶R (Coenzyme R) 與其歷史背景

除了上述名稱,生物素還有另一個較為專業的稱呼:輔酶R。這個「R」代表的是「反應」(reaction) 或「呼吸」(respiration)。這個名字強調了生物素在體內扮演的輔酶角色。輔酶R在許多生物化學反應中充當關鍵的「幫手」,確保酶能夠順利執行其功能。它在生物學研究中,特別是在了解細胞代謝途徑的早期階段,也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化學本質:深入剖析其分子結構

化學式與分子量 (C₁₀H₁₆N₂O₃S)

現在,讓我們稍微深入一點,看看生物素的化學面貌。它的化學式是C₁₀H₁₆N₂O₃S。這個化學式告訴我們,每個生物素分子由十個碳原子、十六個氫原子、兩個氮原子、三個氧原子以及一個硫原子組成。它的分子量約為244.31 克/摩爾,這個數值反映了它分子的實際大小和質量。這些數字聽起來可能有點複雜,但是它們正是科學家研究生物素特性的重要基礎。

關鍵結構:含硫雜環與戊酸側鏈

生物素的分子結構十分獨特。它包含一個特別的含硫雜環,以及一個長長的戊酸側鏈。這個含硫雜環是一個由碳、氮和硫原子組成的環狀結構,它與生物素的生物活性緊密相關。戊酸側鏈則是一個由五個碳原子組成的鏈狀結構,它也參與了生物素在體內的化學反應。這些精巧的化學結構,正是讓生物素能夠在體內執行其獨特功能的關鍵。

立體異構體:為何只有D-(+)-biotin具備生物活性

化學世界很奇妙,有些分子雖然化學式一樣,但是空間結構不同,就像我們的左右手一樣。這些不同的形態叫做立體異構體。生物素也有立體異構體。但是,在眾多形態中,只有D-(+)-biotin這種特定的立體結構才具備生物活性。這個精確的立體構造,確保它能與體內的特定酶準確結合,發揮其重要的生理功能。這也告訴我們,並非所有生物素都能被身體利用,身體只會選擇性地識別並使用特定形式的生物素來避免biotin deficiency wiki中提及的缺乏情況。

深入代謝核心:生物素的生理功能與體內旅程

要深入了解生物素在身體裡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如何完成這些任務,這部分就如同一個詳細的biotinwiki條目,帶你探索生物素的生理功能與體內旅程。我們將一起揭開這個小小維他命的奧秘,看看它如何在我們體內默默工作,保持各項機能順暢。了解生物素的重要性,就像閱讀biotin wikipedia的深入介紹,幫助我們明白為何它對身體如此關鍵。

作為必需輔酶:驅動人體五大羧化酶

大家可能會好奇,生物素到底在身體裡做什麼。其實,生物素最主要的任務,就是作為我們身體裡五種關鍵「羧化酶」的必需輔酶。輔酶就像是這些酶的「小助手」,沒有它,這些酶就無法正常工作。這些羧化酶負責在體內進行重要的羧基化反應,簡單來說,就是幫助把二氧化碳分子加到其他化合物上,推動許多重要的代謝循環。身體如果缺乏生物素,這些反應就會受阻,從而引發biotin deficiency wiki中提及的各種健康問題。

乙酰輔酶A羧化酶 (ACC1, ACC2):脂肪酸合成的起點

我們的身體需要製造脂肪來儲存能量,乙酰輔酶A羧化酶就是這條路徑的「開關」。這種酶需要生物素的協助,才能將乙酰輔酶A轉化為丙二酰輔酶A。這個反應是脂肪酸合成的第一步,也是速度控制的關鍵環節。乙酰輔酶A羧化酶分成ACC1和ACC2兩種,ACC1主要參與脂肪酸合成,ACC2則與脂肪酸氧化調節有關。

丙酮酸羧化酶 (PC):能量代謝與糖質新生的關鍵

當身體需要能量,尤其是在缺乏葡萄糖時,丙酮酸羧化酶就派上用場了。它在生物素的幫助下,將丙酮酸轉化為草酰乙酸。草酰乙酸是兩種重要代謝途徑的交叉點,一是檸檬酸循環的關鍵中間產物,負責產生大量能量;另一個則是「糖質新生」的起點,幫助身體從非碳水化合物來源製造葡萄糖,維持血糖穩定。

甲基巴豆酰輔酶A羧化酶 (MCC):亮氨酸分解代謝

亮氨酸是一種必需氨基酸,我們的身體無法自行製造,必須從食物中攝取。甲基巴豆酰輔酶A羧化酶在生物素的協同下,負責亮氨酸分解代謝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步驟。它將甲基巴豆酰輔酶A轉化為甲基戊二酰輔酶A。這個反應如果出問題,就可能導致亮氨酸代謝產物的累積,對健康造成影響。

丙酰輔酶A羧化酶 (PCC):特定氨基酸與脂肪酸的代謝路徑

除了亮氨酸,丙酰輔酶A羧化酶在生物素的驅動下,參與了其他特定氨基酸(像是異亮氨酸、纈氨酸、蛋氨酸和蘇氨酸)以及奇數碳脂肪酸的分解代謝。它將丙酰輔酶A轉化為D-甲基丙二酰輔酶A,進一步參與體內的能量產生與其他代謝路徑。這個酶的重要性在於,它確保了這些特定營養素能被有效利用,不會在體內累積。

不僅是輔酶:生物素在基因調控中的角色

除了作為酶的「小助手」,生物素還有一項鮮為人知的任務,就是參與基因的調控。這代表生物素不僅影響著我們身體的化學反應,也可能影響著基因的開關。

組蛋白生物素化 (Biotinylation):影響染色質結構與基因表達

在細胞核內,我們的基因信息儲存在DNA上,而DNA會纏繞在名為「組蛋白」的蛋白質上,形成「染色質」。生物素可以在特定酶的作用下,共價結合到組蛋白上,這個過程就叫做「組蛋白生物素化」。組蛋白生物素化能夠改變染色質的結構,進而影響基因的表達。基因表達就像是基因信息「被讀取」和「被執行」的過程。所以,生物素可能透過影響染色質的「鬆緊」,來控制某些基因是否被開啟或關閉,這對細胞的正常功能和發育都非常重要。

吸收、轉運與代謝:生物素的體內旅程全解析

生物素在體內的旅程也十分有趣。它從食物中被攝取,然後經過一系列複雜的吸收、轉運和代謝過程,才能到達它需要發揮作用的地方。

從食物到吸收:生物素酶 (Biotinidase) 的作用

我們從食物中攝取的生物素,通常是以與蛋白質結合的形式存在。就像很多蛋白質食物需要消化一樣,這些結合的生物素也需要被「釋放」出來才能被吸收。這時候,一種叫做「生物素酶」的特殊酶就扮演了重要角色。生物素酶存在於小腸,它會切斷生物素與蛋白質的連接,將游離的生物素釋放出來。只有被釋放出來的游離生物素,才能被小腸細胞吸收進入血液。如果身體缺乏生物素酶,即使攝取足夠的生物素,也可能因為無法釋放和吸收而導致生物素缺乏症。

進入細胞:鈉依賴性多種維他命轉運蛋白 (SMVT) 的角色與競爭

生物素被吸收進入血液後,還需要進入各個細胞內部才能發揮作用。這個過程主要依靠一種名為「鈉依賴性多種維他命轉運蛋白」(Sodium-dependent Multivitamin Transporter,簡稱SMVT)的特殊蛋白質。SMVT就像是細胞膜上的一個「入口」,它利用鈉離子的梯度來將生物素主動運輸到細胞內。但值得注意的是,SMVT這個「入口」並不是生物素專屬的,它也會轉運其他維他命,像是泛酸。因此,當這些維他命的濃度過高時,它們之間可能會互相競爭,影響生物素進入細胞的效率。

體內循環與再利用:生物素的代謝降解途徑

生物素在體內發揮作用後,並不是簡單地排出體外。它有一套精密的「循環與再利用」機制。其中,已經作為輔酶結合到羧化酶上的生物素,會隨著酶的代謝降解而以「生物胞素」的形式被釋放出來。之後,體內的生物素酶會再次發揮作用,將生物胞素分解,重新釋放出游離的生物素,供身體重複利用。這種循環機制提高了生物素的利用效率。不過,部分生物素也會被代謝降解,變成其他形式,像是戊酸側鏈裂解生成的雙去甲生物素,或是硫氧化生成的生物素亞砜。這些代謝產物最終會透過尿液排出體外。

腸道微生物群:人體的第二個生物素工廠

除了從食物中攝取,我們的身體還有一個「秘密武器」來獲取生物素,那就是我們腸道裡的「微生物群」。腸道中的某些益生菌群,其實能夠自己合成生物素。科學家估計,腸道微生物群合成的生物素量,可能與我們從食物中攝取的量相近。這些微生物合成的生物素,有一部分是游離狀態,可以被人體吸收利用,為我們的生物素供應提供額外保障。所以,健康的腸道菌群對於維持生物素水平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每日營養攝取策略:生物素的食物來源與建議攝取量

朋友您好,相信您已經透過我們這份Biotin Wiki終極指南,對生物素有了初步認識。要維持身體機能運作暢順,充足的生物素攝取量是其中一環。今日我們會深入探討,如何在日常飲食中攝取足夠的生物素,以及了解各國官方的建議攝取標準。這就好比為我們的身體建立一個穩固的營養基礎,確保各項代謝機能正常運行。若想深入了解生物素缺乏症,我們的biotin deficiency wiki有詳細資訊。

天然食物中的生物素寶庫

生物素普遍存在於多種天然食物之中。透過均衡飲食,我們一般都可以攝取到足夠的生物素。烹煮過程通常不會破壞食物中的生物素,您可安心享用這些美味的營養來源。

高含量食物來源(肝臟、蛋黃、堅果、豆類)

有些食物的生物素含量相對較高。例如,動物肝臟就是生物素的絕佳來源,特別是雞肝,每100克便含有約187微克生物素,牛肝則約有42微克。蛋黃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每100克雞蛋約提供10微克生物素。此外,堅果和豆類也是生物素的寶庫。烘烤花生每100克約有17.5微克,烘烤葵花籽每100克約7.8微克,烘烤杏仁每100克約4.4微克。扁豆這類豆類食物,同樣是不可忽視的生物素來源。

中等及一般食物來源(三文魚、豬扒、牛油果、西蘭花)

除了高含量食物,許多日常食物也含有中等或一般水平的生物素。例如,水浸罐裝三文魚每100克約含5.9微克生物素,豬扒每100克約含4.5微克。蔬菜和水果中,牛油果每100克約含1.0微克生物素,西蘭花每100克約含0.9微克。其他例如甜薯(1.5微克/100克)、士多啤梨(1.5微克/100克)和番茄(0.7微克/100克),也都能為身體補充少量生物素。這些食物多元且容易取得,可以讓我們的飲食選擇更加豐富。

膳食攝取量估算:一般西方飲食的生物素水平

根據統計,一般西方人群的膳食生物素攝取量估計範圍為每日35至70微克。這個數據為我們提供了大致的參考,顯示在正常飲食習慣下,人們通常能夠攝取到一定份量的生物素。哺乳期嬰兒每日攝取的生物素量約為6微克。

官方建議攝取量 (AI):美國與歐盟標準對比

各國的官方機構會根據科學研究,發布營養素的建議攝取量。生物素的建議量通常以「充足攝取量」(AI) 的形式呈現,而非「建議膳食攝取量」(RDA)。以下我們比較一下美國與歐盟的主要標準。

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 (NAM) 的充足攝取量建議(按年齡、懷孕及哺乳期劃分)

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 (NAM) 在1998年更新了膳食參考攝取量 (DRI),為不同年齡層和生理狀態的人群提出了生物素的充足攝取量 (AI)。

  • 0至6個月嬰兒:每日5微克
  • 7至12個月嬰兒:每日6微克
  • 1至3歲兒童:每日8微克
  • 4至8歲兒童:每日12微克
  • 9至13歲兒童:每日20微克
  • 14至18歲青少年:每日25微克
  • 19歲及以上成人:每日30微克
  • 14至50歲懷孕女性:每日30微克
  • 14至50歲哺乳女性:每日35微克

歐洲食品安全局 (EFSA) 的充足攝取量建議

歐洲食品安全局 (EFSA) 也訂定了自己的生物素充足攝取量建議。

  • 成人:每日40微克
  • 懷孕女性:每日40微克
  • 哺乳女性:每日45微克
  • 1至17歲兒童:每日20至35微克(隨年齡增長)

為何是「充足攝取量 (AI)」而非「建議膳食攝取量 (RDA)」?

您可能發現,生物素的建議攝取量多用「充足攝取量 (AI)」這個詞,而不是我們常見的「建議膳食攝取量 (RDA)」。這是因為「建議膳食攝取量 (RDA)」通常基於廣泛的科學證據,能夠確立某個特定營養素對於幾乎所有健康個體的需求量。然而,生物素的情況有些不同。生物素的生理作用,特別是其在人體內所有功能的全貌,目前尚未完全明確。另外,腸道微生物群也能合成生物素,並且其中一部分可能會被人體吸收,但具體吸收量難以精確測量。基於這些不確定性,科學界認為使用「充足攝取量 (AI)」會更為恰當。這個建議量是基於觀察到健康人群的平均攝取量,並假設此攝取量足以維持健康的狀態。未來,隨著更多科學研究的進展,這些建議量也可能會有更新。想了解更多生物素相關的專業知識,您可以瀏覽biotin wikipedia。

超越營養補充:生物素的前沿研究與特殊應用

大家可能認為生物素(biotinwiki)只是一種常見的營養補充品,有助於頭髮、皮膚和指甲健康。然而,生物素的功能遠不止於此。在科學界,研究人員正在探索生物素在醫學和生物技術領域的更多潛力,例如高劑量生物素治療特定疾病的可能,以及它在實驗室中作為強大工具的廣泛應用。這部分文章將帶大家深入了解生物素在這些前沿領域的發展。

前沿醫學研究:高劑量生物素治療多發性硬化症 (MS) 的爭議

多發性硬化症(MS)是一種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慢性疾病,可能導致患者行動不便和功能受損。過去,有研究者提出,超高劑量的生物素或許能為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帶來新希望。不過,高劑量生物素治療MS這個議題至今仍存在許多爭議。

理論基礎:促進髓鞘再生與神經保護

那麼,生物素為何會被寄予厚望呢?其理論基礎主要建立在它能促進髓鞘再生與神經保護。髓鞘就像神經纖維的「絕緣層」,能幫助神經信號快速傳遞。在多發性硬化症患者體內,髓鞘會受損,所以人們認為生物素可以幫助修復這些受損的髓鞘,並且保護神經細胞不受進一步傷害。此外,生物素也參與能量代謝,這對神經細胞的健康運作非常重要。

臨床試驗回顧:從希望到證據不一的結果

最初,一些小規模的臨床試驗確實顯示,高劑量生物素對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可能有效。這些試驗結果令人振奮,所以研究人員和患者都抱有很大期望。但是,當更大規模、更嚴謹的臨床試驗進行時,結果卻不如預期。有些研究指出,高劑量生物素的益處不明顯,也有研究發現它甚至可能增加疾病活動和復發的風險。

最新綜述與未來展望:為何學界態度趨於謹慎

面對這些不一致的臨床數據,學界對高劑量生物素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態度開始變得更加謹慎。最新的綜述研究,例如二零一九年和二零二零年發表的兩篇重要報告,都指出缺乏足夠一致的證據支持高劑量生物素的療效。這些報告也提醒大家,在使用高劑量生物素時,潛在風險不能忽視。所以,儘管初期充滿希望,生物素在多發性硬化症治療中的角色仍需更多研究才能確定。

生物技術的基石:生物素化技術的廣泛應用

除了醫學治療的探索,生物素在生物技術領域更是不可或缺的基石。在實驗室中,生物素化技術是一種非常強大的工具,因為它能幫助科學家分離、純化和標記各種生物分子。

親和素與鏈黴親和素:自然界最強的非共價鍵之一

生物素能在生物技術領域大放異彩,關鍵在於它能與一種來自雞蛋的蛋白質——親和素(Avidin),以及來自細菌的鏈黴親和素(Streptavidin)形成極其穩固的結合。這種結合的力量非常強大,它被譽為自然界中已知最強的非共價鍵之一。這就像一把專用的「鎖」和「鑰匙」,它們一旦結合,就幾乎無法分開。生物素 wiki 上也有詳細說明這個特別的結合機制。

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蛋白質分離、純化與標記

正是因為這種超強的結合力,生物素化技術在科學研究中應用廣泛。科學家可以將生物素連接到他們想要研究的蛋白質、核酸或其他分子上。然後,他們使用固定在珠子上的親和素或鏈黴親和素來「捕捉」這些生物素化的目標分子。這樣,目標分子就能從複雜的樣本中被有效地分離出來。之後,科學家也能利用這個結合來純化目標分子,或者將它們標記上螢光劑、酶等,以便進行偵測或成像分析。

動物健康領域的應用

除了人類醫學和生物技術,生物素在動物健康領域也有著重要的應用。尤其在畜牧業中,生物素被證明對改善動物的某些健康問題有幫助。

改善牛隻蹄部健康與產奶量

在牛隻飼養方面,蹄部健康是影響牛隻福祉和產奶量的關鍵因素。因為蹄部問題會導致跛足,而跛足牛隻的食物攝取量會減少,產奶量也會降低。研究顯示,長期為牛隻補充生物素,大約每日二十毫克,並持續四至六個月,可以顯著改善牠們的蹄部健康,減少跛足的發生率。此外,一些研究也發現,穩定補充生物素的牛隻,其產奶量甚至可以增加百分之四點八左右,這對畜牧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經濟效益。

強化馬匹蹄壁的生長與質量

對於馬匹,生物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特別是對於維持蹄壁的健康。慢性蹄葉炎、蹄裂或乾燥易碎的蹄是馬匹常見的問題。這些問題會影響馬匹的運動能力,甚至無法正常釘掌。獸醫通常會建議馬匹每日補充十五至二十五毫克的生物素。這可以幫助強化新長出來的蹄壁,改善其生長速度和質量。要注意的是,生物素主要改善新蹄的生長,因此需要持續補充數月,才能完全替換並改善現有的蹄壁。這與生物素缺乏症 wiki 中提到的毛髮和指甲生長原理有些相似。

Biotin Wiki 常見問題 (FAQ)

您好,歡迎來到 Biotin Wiki 的常見問題環節。我們明白您對於生物素(Biotin)還有許多疑問,這裡會以清晰易懂的方式,為您解答一些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助您更深入了解這項重要的營養素,並避免常見的誤解。本部分將涵蓋生物素補充劑、高劑量攝取、烹煮對生物素的影響,以及特定藥物與飲食對生物素吸收的關係。

生物素補充劑能幫助我的頭髮生長嗎?

很多人可能都聽過,生物素補充劑對頭髮、皮膚與指甲健康有益。特別是關於頭髮生長,這個說法非常普遍。但是,科學研究對健康人士的這項效益,目前證據仍然有限。大部分聲稱生物素能改善頭髮生長的說法,主要來自針對生物素缺乏症患者的研究。換句話說,如果您的身體本身已經缺乏生物素,那麼補充劑確實可以幫助改善脫髮等問題。不過,對於本來就不缺乏生物素的健康人士來說,服用額外的生物素補充劑,通常沒有足夠的大型隨機對照試驗能證實其顯著的生髮效果。這是 biotin wiki 上,以及其他醫學文獻中常見的討論點。

服用高劑量生物素安全嗎?我應該服用多少?

關於生物素的安全性,目前沒有正式的「耐受上限」(UL)值。這表示,從現有的研究來看,即使攝取高劑量生物素,也很少看到明確的不良反應。不過,這並不代表高劑量生物素就完全沒有風險。其中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攝取高劑量生物素,例如每日數毫克,可能干擾多種臨床實驗室檢測的結果。這是因為很多檢測方法會使用生物素與親和素的結合特性。高劑量生物素在體內會影響這些檢測的準確性,導致甲狀腺激素、維他命D或心臟肌鈣蛋白等血液測試結果出現假性升高或降低。為了您的健康與診斷準確性,進行血液檢測前,務必告知醫生您正在服用生物素補充劑。醫生通常會建議您在檢測前,停用生物素補充劑至少四十八小時。至於建議攝取量,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建議成人每日攝取約三十微克,歐盟食品安全局則訂定每日四十至四十五微克。因此,市面上許多數毫克的補充劑,劑量已遠超日常所需。

烹煮會破壞食物中的生物素嗎?

這是一個好問題,您不需要擔心烹煮會破壞食物中的生物素。研究顯示,生物素在烹煮過程中是相當穩定的。意思是,無論您是煎、煮、炒、炸,食物中的生物素含量大多能夠很好地保留下來。所以,您可以安心地烹煮富含生物素的食物,例如蛋黃、肝臟或堅果,它們的營養價值不會因此大打折扣。

為何生雞蛋會導致生物素缺乏?熟雞蛋呢?

生雞蛋的蛋白中含有一種特殊的蛋白質,稱為「卵白素」(Avidin)。這種卵白素與生物素之間,具有極高的親和力。它們一旦結合,就會形成一種非常穩定且無法被人體消化系統分解的複合體。因此,如果您長期大量食用生雞蛋,即使攝取了足夠的生物素,這些生物素也會被卵白素緊緊抓住,身體無法吸收利用,最終導致生物素缺乏症。

但是,烹煮雞蛋就可以完全解決這個問題。加熱會使卵白素的結構發生改變,這個過程我們稱為「變性」。卵白素變性後,便會失去與生物素結合的能力。所以,熟雞蛋不僅不會導致生物素缺乏,反而是一個非常優質、易於吸收的生物素來源。這也是 biotin wikipedia 上關於生物素缺乏症的一個經典案例。

我正在服用抗癲癇藥,需要補充生物素嗎?

若您正在服用某些抗癲癇藥物,例如卡馬西平(Carbamazepine)或普利米酮(Primidone),您的身體可能確實需要額外的生物素補充。這是因為這些藥物可能干擾腸道對生物素的吸收。長期服用這類藥物,可能會增加生物素缺乏的風險。生物素缺乏可能會引起皮膚、頭髮及神經系統方面的症狀。因此,如果您正在服用抗癲癇藥,並且擔心生物素水平,最好的做法是諮詢您的主診醫生。醫生會根據您的具體情況,評估是否需要補充生物素,以及適合您的補充劑量。他們也會告訴您如何將 biotin deficiency wiki 上的相關資訊應用到您的個人健康管理中。

Biotin Wiki 技術檔案庫:化學性質、歷史與數據索引

說到生物素,大家可能都聽過它對頭髮、皮膚有益,但您知道它背後其實有一個豐富的技術檔案庫嗎?這部分將深入探討biotin wiki的化學性質、歷史發展以及它在各種科學數據庫中的索引,幫助我們更全面了解這個維他命。

關鍵歷史里程碑

生物素的發現過程,其實是一段充滿科學探索的旅程。

「雞蛋清損傷」的發現 (1916-1927)

生物素的故事,早於1916年便開始萌芽。當時,科學家W. G. Bateman觀察到,長期大量攝取生雞蛋清會導致動物甚至人類出現一種奇怪的中毒症狀,人們將其稱為「雞蛋清損傷」。到了1927年,Margarete Boas和Helen Parsons等研究者進一步透過實驗,詳細闡述了這種損傷的具體表現。那時,他們還不知道,問題的根源就在於雞蛋清中一種物質與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間發生了奇特的相互作用。

維他命H、輔酶R與生物素的確認 (1936-1940)

科學家們沒有停下探索的腳步。匈牙利科學家Paul Gyorgy從1933年開始,深入研究這個「雞蛋清損傷」的因子。同時,1936年,Fritz Kögl和Benno Tönnis從蛋黃中成功分離出一種能促進酵母生長的物質,他們稱之為biotin wiki。差不多在同一個時期,West和Wilson也分離出了一種他們稱為「輔酶R」的化合物。直到1939年,Paul Gyorgy正式識別並命名他發現的因子為「維他命H」,因為它與德語中「頭髮」(Haar)和「皮膚」(Haut)有關。最終,在1940年,經過各方研究的匯集與比對,科學界確認biotin wiki、維他命H和輔酶R其實是同一種物質,從此,它的身份便不再神秘。

親和素-生物素結合機制的闡明 (1941)

1941年,Paul Gyorgy再度發表了重要研究成果,揭示了「雞蛋清損傷」背後的最終真相。他證實,生雞蛋清中的一種蛋白質「親和素」與生物素之間存在一種極其強烈的結合力。這種結合幾乎不可逆,解離常數甚至低至10⁻¹⁵摩爾每升,如此強的親和力會阻止生物素被身體吸收和利用,導致缺乏症狀。這個發現不僅解釋了雞蛋清損傷的原理,也為後來的生物技術應用打開了大門,像是利用這種特異性結合來分離和純化生物分子。

化學與物理性質一覽

了解生物素的歷史,讓我們認識它是一個重要的維他命。接下來,我們看看biotin wikipedia的本質,即它的化學和物理性質。

CAS登記號、熔點、溶解度等

從化學角度看,生物素有一個獨特的身份證號碼,那就是它的CAS登記號:58-85-5。它的化學式是C₁₀H₁₆N₂O₃S,分子量約為244.31 克/摩爾。這些數字代表了它精確的分子組成和質量。同時,biotin wikipedia在物理性質上也有明確的數據。它的熔點大約在232至233°C之間,說明它在常溫下是固態物質。至於溶解度方面,每100毫升水只能溶解大約22毫克的生物素,這表示它在水中屬於微溶物質。

NFPA 704 安全標識

在實驗室或工業應用中,了解化學品的安全標識非常重要。根據美國國家消防協會(NFPA)704安全標識系統,生物素的健康危害等級為1,表示它對人體影響輕微;可燃性等級同樣為1,代表它需要預熱才能燃燒,不易起火;不穩定性等級則是0,這說明它在正常情況下非常穩定,不會輕易發生分解或爆炸。

跨數據庫識別碼與索引

在現代科學研究中,各種數據庫為我們提供了海量資訊。生物素作為一個重要的生物分子,自然在許多數據庫中都有專屬的識別碼。透過這些識別碼,科學家可以追溯biotin wiki在不同研究領域的資訊,例如它的缺乏症狀biotin deficiency wiki等等。這讓大家更容易找到相關資料,方便進行研究。

化學數據庫 (PubChem, ChEBI, ChemSpider)

如果您想了解生物素的詳細化學結構和性質,可以透過以下化學數據庫的識別碼查詢。在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的PubChem數據庫中,生物素的化學物質識別號(CID)是171548。在化學實體生物學詞典(ChEBI)中,它的識別碼是15956。而在ChemSpider數據庫中,您可以透過識別碼149962找到相關資料。這些數據庫就像是生物素的「化學身份證」,幫助研究人員精確定位它的化學資訊。

藥物與生物數據庫 (DrugBank, KEGG, PDB)

除了化學性質,生物素在藥物和生物研究領域也備受關注。在DrugBank數據庫中,生物素的藥物識別碼是DB00121,這裡可以查詢到它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等資訊。京都基因與基因組百科全書(KEGG)將生物素的化合物識別碼標記為D00029,這方便我們了解它在代謝途徑中的角色。蛋白質數據庫(PDB)則收錄了大量生物素與蛋白質結合的三維結構,這些結構對於理解其生物活性至關重要,例如它與羧化酶或親和素結合的形態。每個PDB結構都有一個獨特的識別碼,方便全球科學家查閱和分析。

醫學分類代碼 (ATC Code)

在醫學領域,世界衛生組織(WHO)採用一套解剖治療化學分類系統(ATC Code)來對藥物進行分類。生物素的ATC代碼是A11HA05。這個代碼明確了生物素在藥物分類中的位置,方便醫藥專業人士快速查找和識別,同時有助於全球藥物資訊的標準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