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月刊染髮劑報告】9款5星安全推薦名單!即學6招防敏避險全攻略

染髮已成為不少人轉換造型的日常,然而,市面上琳瑯滿目的染髮劑,當中潛藏的致敏甚至致癌風險,卻常被忽略。消委會《選擇月刊》最新發布的染髮劑測試報告,為大眾揭示了哪些產品安全可靠,哪些成分暗藏危機。本文將深入剖析報告內容,為您精選9款獲5星安全評級的染髮劑推薦名單,並詳解6大防敏避險攻略,助您安心享受染髮樂趣,告別化學品傷害!

染髮劑潛藏危機:為何一份來自「選擇月刊染髮劑」的報告如此重要?

追求時尚髮色已成潮流,許多人選擇在家中自行染髮,因為方便快捷。然而,這種看似簡單的美容習慣,其實潛藏不少健康風險。為此,一份來自權威機構「選擇月刊染髮劑」的深入報告,對大眾而言顯得尤其重要。它揭示了市面上染髮產品的真實安全狀況。

消費者委員會早前便針對市面多款永久性染髮劑進行嚴謹測試。調查結果顯示,所有樣本均驗出不同濃度的對苯二胺(PPD)或甲苯-2,5-二胺(PTD)。這些化學物質是染髮劑中常見的氧化劑,可以幫助染料形成持久的顏色效果。但是,它們也是已知的強效致敏劑。接觸這些物質,可能引發皮膚痕癢、紅腫、灼熱感、皮疹甚至水泡等過敏反應。更嚴重個案甚至可導致面部浮腫、呼吸困難,甚至過敏性休克,情況不容輕視。

對於部分愛美人士而言,每隔大約兩個月便會染髮一次。如此頻繁的接觸,會增加身體吸收這些潛在有害物質的機會。長遠來說,部分化學成分可能在體內累積。事實上,除了上述致敏物質,專業報告亦會關注染髮劑中是否含有重金屬、阿摩尼亞,甚至致癌物質。這份「選擇月刊」的詳細報告,全面揭示了這些潛在風險。因此,了解其內容對於保護自身健康極為關鍵。

「選擇月刊染髮劑」測試全解構:哪些成分是健康計時炸彈?

我們都喜愛透過染髮來轉換心情,讓自己看起來更有神采。但是,您有否想過,這些為我們帶來美麗髮色的產品,背後可能隱藏著一些對健康不利的「計時炸彈」?消費者委員會的「選擇月刊染髮劑」測試報告,深入分析了市面上多款染髮劑的成分,揭示了某些潛在的危險。了解這些成分,有助我們作出更明智的選擇,保護自身健康。

在染髮劑中,最為人所知的致敏元兇是對苯二胺(PPD)和甲苯-2,5-二胺(PTD)。這些化學物質是永久性染髮劑不可或缺的氧化劑,因為它們可以形成持久的髮色。不過,它們是已知會引起皮膚過敏的強效物質。很多人使用後,頭皮會感到痕癢、紅腫,甚至出現灼熱感或水泡。在極端情況下,一些海外案例更曾因此引發嚴重敏感,甚至導致危及性命的過敏性休克。

除了PPD和PTD,選擇月刊染髮劑報告亦揭示其他潛在有害物質。當中包括鄰苯二胺(OPD)、間苯二胺(MPD)、3-氨基苯酚(MAP)、4-氨基苯酚(PAP)、間苯二酚(resorcinol)和對苯二酚(hydroquinone)。這些物質可能引發急性毒性反應。更令人關注的是,部分成分例如鄰苯二胺和對苯二酚,在歐盟的《化妝品法規》和中國內地的《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中,已被列為禁用成分,因為它們被認定為潛在的致癌物,還有可能導致基因發生永久性突變。消費者選購時必須留意產品成分標示。

您可能認為,選用聲稱「天然」或「草本」的染髮劑就比較安全。然而,選擇月刊的染髮劑測試結果卻打破了這個迷思。部分號稱天然的產品,其實也檢出了致敏物質、重金屬或細菌。特別是草本海娜染髮粉,雖然以天然植物為賣點,但為了提升上色效果和縮短染髮時間,生產商有時會額外添加化學物質,反而可能令致敏風險更高。此外,有部分草本海娜樣本更被發現微生物含量超出標準,長時間染髮或頻繁補染,都可能增加化學物質和微生物對身體健康的風險。

染髮劑中常見的阿摩尼亞(氨)亦值得留意,其刺鼻氣味容易刺激呼吸道,還可能引起頭皮敏感反應。歐盟和中國內地對化妝品中的阿摩尼亞濃度設有最高使用限制。另外,市面上一些專業髮廊專用的染髮劑,上色效果雖然較強,但其使用說明通常比較複雜,例如需要搭配不同濃度的顯色劑,並且操作時間也有嚴格要求。一般消費者若自行使用這些產品,可能因為混合比例不當或操作時間過長,增加致敏風險,甚至影響染髮效果。

化學物質經皮膚吸收進入身體,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當這些化學成分塗抹在頭皮和頭髮上,它們可以通過皮膚進入我們的血液循環系統,然後到達腎臟,並最終通過膀胱排出體外。如果我們長期且頻繁地染髮,這些化學物質可能因為未能被身體完全代謝,逐漸積聚在身體的器官上。長時間的累積有可能導致細胞病變,在最壞的情況下,甚至可能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所以,了解這些隱藏的健康風險,對我們來說十分重要。

【「選擇月刊染髮劑」安全名單】編輯部精選:9款5星滿分產品推薦

我們了解染髮劑潛藏的風險,現在最想知道的,就是怎樣選擇安全的產品。這一次,我們根據《選擇月刊染髮劑》的詳細報告,為大家整理出一份「安全名單」,讓您安心染髮。

消費者委員會早前測試了市面上共二十六款染髮用品。結果顯示,其中有十六款產品被驗出含有害致敏物質,亦有部分樣本含有重金屬或細菌。不過,有九款產品表現突出,獲得了五星滿分的總評。這表示這些產品不含重金屬及微生物,而且致敏物質與阿摩尼亞的含量亦符合標準,可說是十分安全的選擇。

這九款獲得五星評分的產品,包含多種不同類型。例如,若您偏好護髮膏形式,有「50惠 天然海藻染髮護髮膏 (自然黑)」,參考零售價為港幣一百六十六元,容量一百五十克。還有「LPLP 天然昆布染髮護髮膏」,參考價港幣一百七十九元,容量二百克,其阿摩尼亞含量為百分之零點一,相對較低。其他護髮膏類產品包括「Fuente Organic Wellness Color Care」(港幣四百五十元,一千毫升)、「KUPA Color Recharge Conditioner (Organic Therapy)」(港幣一百二十元,三百克)、「Rerise 回麗絲 天然植萃黑色素護染膏 – 豐盈彈性」(港幣二百三十九元,一百五十五克)、「Return 回本 天然染髮護髮膏 – 黑色」(港幣一百九十九元,二百克),以及「Rishiri 飄然利尻昆布白髮染色護髮膏 – 自然黑色」(港幣一百九十九元,二百克)。若您尋找永久性染髮劑,亦有安全選擇。例如「Herbatint Permanent Haircolor Gel (1N)」,參考價港幣一百二十四元,內含六十克一號劑與六十克二號劑。另外,「Naturtint Permanent Hair Color」售價港幣一百零五元,包含六十毫升色素劑與六十毫升顯色劑,其對苯二胺(PPD)含量為百分之零點六四,亦符合安全標準。

這些產品雖然經過嚴格測試,證實安全度高,但使用時仍然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即使是評級良好的染髮劑,不當的使用方式也可能增加致敏風險。例如,染髮前進行皮膚敏感測試,染髮時避免接觸傷口,以及染後徹底清洗,這些都是保護自己的重要步驟。我們鼓勵大家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並參考消費者委員會在《選擇月刊染髮劑》報告中提出的染髮安全守則。

DIY染髮前必讀:跟足「選擇月刊染髮劑」報告6大黃金安全守則

「選擇月刊染髮劑」報告,為大家深入拆解市面上林林總總的染髮產品。近年來,許多人喜歡在家中自己動手染髮,因為它既方便又省錢。不過,在家染髮看似簡單,當中其實有不少隱藏風險。為保障健康,進行DIY染髮前,務必了解由「選擇月刊」提出的6大黃金安全守則。這些守則,可以幫助大家安全地享受染髮樂趣,同時避免潛在的致敏危機。

進行皮膚敏感測試
許多人在染髮前,會忽略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就是進行皮膚敏感測試。即使大家選擇了「選擇月刊染髮劑」報告中推薦的低敏產品,或者打算使用同一品牌但不同顏色的染髮劑,這個測試依然不可或缺。方法很簡單:在染髮前兩天,將少量的染髮劑混合物塗抹於手腕、手臂內側、耳背,或者頸背等較為隱蔽的皮膚位置。讓它自然風乾,並在塗搽後的三十分鐘,以及兩天後,仔細觀察皮膚的狀況。如果出現紅腫、痕癢,或者長出水泡等異常反應,表示您對該產品可能過敏,便絕對不應該使用該產品。這個預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染髮後的敏感風險。

染髮前不宜洗頭
我們常常聽到染髮前不要洗頭,這並非沒有原因。頭皮會天然分泌油脂,這些油脂能夠形成一層保護膜,減少染髮劑對頭皮的直接刺激。另外,頭髮上殘留的水分會稀釋染髮劑,可能影響染色的效果。因此,大部分染髮產品都不建議在染髮前立即洗頭,也不應該在濕髮上使用。比較理想的做法,是於染髮前一天洗頭。這樣可確保頭髮清潔,而頭皮又保有天然油脂的保護。如果平日習慣使用大量頭髮定型產品,為免這些產品影響染色效果,建議在染髮當天減少用量,或者徹底吹乾頭髮後才進行染髮。

避免在傷口上使用
頭皮是頭髮的生長基礎,它的健康對染髮過程十分重要。在染髮前,仔細檢查頭皮有沒有任何破損,例如頭瘡、抓痕,或者其他創傷。如果發現頭皮有任何傷口,就絕對不應該進行染髮程序。這是因為染髮劑可能透過傷口滲入皮膚深層,增加感染或者過敏的風險。身體健康最重要,因此請務必等到頭皮完全康復後,才考慮染髮。

先塗抹凡士林
在染髮前,我們可以用凡士林為皮膚做一層額外的保護。這是一個簡單又有效的小貼士。將凡士林薄薄地塗抹在髮際線、耳朵、額頭,還有頸項等容易沾染到染髮劑的皮膚位置。凡士林可以形成一層物理屏障,減少染髮劑對皮膚造成的刺激。同時,如果染髮劑不小心沾到這些地方,凡士林也能讓您更方便地清洗乾淨,避免色素殘留。

勿直接噴向頭髮
市面上有些泡沫染髮產品,使用起來特別方便,它們無需自行混合染髮溶液。不過,操作這類產品時,有些細節需要特別注意。切記不可大力或者上下搖晃瓶子,否則可能阻塞管道,或者影響泡沫正常擠出。使用時,務必避免將泡沫直接噴向頭髮,因為這樣容易濺入眼睛,造成刺激。正確的方法是,先佩戴手套,將泡沫擠在掌心,然後再均勻地塗抹於頭髮上。不同型號的泡沫染髮產品,用法可能大有差異,因此使用前,務必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

徹底清洗染髮劑
染髮程序完成後,徹底清洗頭髮是最後一個,也是同樣重要的步驟。您需要多次徹底沖洗頭髮,直到沖洗出來的水變得清澈為止。建議使用專業的染後護理洗髮乳霜,這些產品能更有效地清除頭髮和頭皮上殘留的化學物質。清洗時,請小心避免用指甲抓傷頭皮,防止染髮或者洗髮物質從傷口滲入。如果在染髮或者清洗過程中,感到頭皮痕癢,甚至有灼熱感,請立即用大量清水清洗。如果皮膚過敏症狀持續不退,務必盡快向醫護人員求助,尋求專業意見。

你的個人化風險有多高?獨家「選擇月刊染髮劑」風險自評及進階防護策略

朋友您好,我們都希望能夠安心變美,但是市面上的染髮劑,成分確實複雜。我們參考了「選擇月刊染髮劑」的深入報告,知道染髮產品帶有潛在風險。然而,風險並不是一概而論,它與每個人的體質和使用習慣都有關。讓我們一起評估個人化風險,並且學習更全面的保護策略。

首先,您需要了解哪些因素會增加個人致敏的風險。如果您染髮的頻率很高,例如每隔約兩個月便染髮一次,身體接觸化學物質的機會就會增加,風險自然較高。此外,如果您本身有皮膚敏感歷史,或者頭皮有濕疹、頭瘡等破損,這些情況都會讓您對染髮劑的反應更加劇烈,甚至引發接觸性皮炎。因此,評估個人狀況是防護的第一步。

深入了解產品成分,也是提升自我保護的重要環節。「選擇月刊染髮劑」報告特別指出,對苯二胺(PPD)以及甲苯-2,5-二胺(PTD)是常見的「極端致敏物質」。有些染髮劑甚至同時含有這兩種化學物質,這會使您的致敏風險以及潛在反應的嚴重程度增加。因此,購買染髮產品時,務必仔細閱讀成分表,識別這些高危物質。如果您發現產品列出這些成分,您就需要更謹慎使用。

進行皮膚敏感測試,這是我們常強調的步驟,但是正確的測試方法與結果判讀更重要。請您在染髮前兩天,將少量混合後的染髮劑塗抹於耳背、手腕內側或者手臂內側。然後,讓它自然風乾,並且在塗抹後的半小時以及兩天後,仔細觀察皮膚有無紅腫、痕癢、灼熱感或水泡等異狀。即使是同一品牌的不同顏色,或是聲稱天然的染髮劑,也需要重新進行測試。如果出現任何不適,請您絕對不要使用該產品。

為了長遠保護您的健康,我們建議您考慮染髮的頻率。染髮劑中的化學成分,長期且重複接觸,可能導致物質在體內累積。長期下來,這些累積的化學物質可能對身體器官造成負擔。如果您對染髮劑成分感到擔憂,或者過去曾有嚴重過敏反應,可以尋求皮膚科醫生或專業髮型師的意見。他們會提供更個人化的建議,或者推薦其他替代的染髮方案,例如純天然的海娜粉(但蠶豆症患者應避免使用),以降低您的健康風險。

最後,染髮過程中的防護措施同樣關鍵。進行染髮時,建議在髮際線、耳朵以及頸項等容易沾染染髮劑的位置,塗抹凡士林作為保護屏障,這樣可以減少皮膚刺激,並且方便事後清潔。染髮完畢後,務必徹底清洗頭髮,確保所有化學殘餘物都被沖洗乾淨。清洗時,也要避免用力抓撓頭皮,防止染髮或洗髮物質從傷口滲入。萬一在染髮過程中,您感覺到頭皮痕癢或灼熱,請您立即用清水沖洗。如果過敏症狀持續不退,請您盡快尋求醫護人員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