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瘡(頭皮暗瘡)反覆發作,不僅帶來紅腫、痛楚、痕癢,甚至出現含膿的「石頭瘡」,令人困擾不堪。究竟為何頭瘡總是「斬草不除根」?成因可能比您想像中更複雜,單靠更換洗頭水未必能解決。更重要的是,若處理不當,嚴重的毛囊炎可引致永久性脫髮。本文將從中醫及西醫角度,全面拆解引致頭瘡的11大內外成因,並提供由治療到日常預防的全方位指南,助您從根源擊退頑固頭瘡,重拾頭皮健康,預防脫髮危機。
頭瘡是怎樣的?一文看清症狀、類型與自我檢測
想深入了解複雜的頭瘡成因,必先要學懂分辨它的廬山真面目。頭瘡,醫學上又稱為頭皮毛囊炎,它並非普通的頭皮「痘痘」,而是反映頭皮健康狀態的一個重要訊號。當你發現頭皮出現問題時,準確辨識其症狀與類型,是找出正確處理方法的第一步。
頭瘡的臨床特徵:不只是普通的頭皮暗瘡
頭瘡的表現形式多樣,從輕微的不適到嚴重的感染,了解這些臨床特徵有助於你進行初步的自我檢測,並判斷問題的嚴重程度。
紅腫丘疹:頭皮上出現的紅色或粉紅色小疙瘩
在頭瘡形成的初期,你通常會在頭皮上摸到或看到一些細小的紅色或粉紅色凸起物,稱為丘疹。它們的大小不一,可能單獨出現,也可能成群分佈在頭皮的不同位置。
疼痛與瘙癢:觸碰時的痛感及持續的痕癢
這些丘疹不單影響外觀,而且經常伴隨惱人的感覺。輕輕觸碰時會感到明顯的痛楚,有時甚至在沒有觸碰的情況下,患處也會持續出現痕癢感,讓人忍不住想去搔抓。
膿包與分泌物:嚴重感染時出現的含膿瘡頭
如果毛囊的發炎情況加劇,或者受到細菌嚴重感染,丘疹便會發展成肉眼可見的膿包。這些瘡頭中央或頂部會呈現白色或黃色,內部含有膿液,嚴重時甚至會破裂並流出分泌物。
頭皮屑增多:與毛囊炎相關的頭皮代謝問題
有時候,頭瘡的出現也會與頭皮屑增多同時發生。這並非巧合,因為毛囊發炎會干擾頭皮正常的角質層代謝週期,導致死皮細胞異常脫落,形成皮屑。
頭瘡兩大主要類型:偶發性 vs 反覆性
頭瘡的形成原因可以非常簡單,也可以相當複雜。我們可以將其大致歸納為兩大主要類型,這有助於判斷問題的根源是來自外在刺激還是內在體質。
偶發性(感染發炎):多與短期細菌或真菌感染有關
偶發性的頭瘡,通常是單獨或零星幾顆出現,而且癒合後在短期內未必會復發。它的形成原因多數與短期的外在因素有關,例如使用了不潔的梳子、戴了不透氣的帽子,或者因流汗過多而未有及時清潔,導致細菌或真菌短暫感染毛囊。
反覆性(體質問題):常見於暗瘡性體質,與內在成因相關
另一種情況則是反覆性頭瘡,患者的頭皮會長期、持續地長出頭瘡,即使舊的凋謝了,新的又很快冒出。這往往與個人體質有密切關係,例如屬於油脂分泌旺盛的暗瘡性皮膚,問題根源與內分泌、飲食及生活習慣等內在因素環環相扣,這也是中醫探討頭瘡成因時特別關注的範疇。
為何頭皮暗瘡不等於面部暗瘡?
很多人會直覺地認為,頭瘡就是長在頭皮上的暗瘡,處理方法應該和面部暗瘡一樣。這個觀念其實並不完全正確,兩者在結構和處理上都有顯著分別。
頭皮與面部皮膚的結構差異
雖然頭瘡與面部暗瘡的根本成因都是毛囊皮脂腺發炎,但頭皮和面部皮膚的結構大有不同。頭皮的毛囊密度遠高於面部,皮脂腺也更為發達和活躍,加上有濃密的頭髮覆蓋,形成了一個更容易積聚油脂和濕氣的環境。
處理方式大不同:切勿將面部暗瘡膏用於頭瘡
正因為結構上的差異,處理方式也必須有所區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絕不建議將治療面部暗瘡的產品,例如質感較厚重的暗瘡膏,直接塗抹在頭瘡上。這些產品的配方未必適合頭皮環境,不但可能堵塞毛囊,更有機會過度刺激脆弱的頭皮,令發炎問題惡化。
頭瘡成因全解析:中醫點出濕熱、西醫分析內外因素
想徹底解決頭瘡,首先必須了解頭瘡成因。其實頭瘡的成因非常複雜,並非單一因素造成,而是內在體質與外在環境互相影響的結果。想知道為何頭瘡會反覆出現,我們可以從中醫及西醫兩個角度,全面剖析各種頭瘡形成原因。
中醫角度:詳解濕熱、血熱、肝火旺三大體質成因
在中醫理論中,皮膚的健康狀況是體內臟腑氣血的直接反映。因此,頭瘡成因中醫觀點認為與個人體質失衡有密切關係,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三種類型。
濕熱蘊結:最常見的頭瘡成因,症狀以油膩、膿包為主
如果你發覺頭皮總是油膩膩,洗完頭不久又開始出油,而且長出的頭瘡多數帶有白色或黃色的膿頭,觸碰時有脹痛感,這很可能就是「濕熱蘊結」體質的表現。這種體質的人,體內濕氣與熱氣互結,無法正常排出,鬱積於頭皮,便會形成充滿膿液的頭瘡。
血熱內盛:多見於年輕人,症狀以紅腫、發炎為主
血熱體質在年輕人或體質偏熱的人士中較為常見。主要特點是身體陽氣過盛,導致血液運行加速並帶有熱邪。反映在頭皮上,頭瘡通常呈現鮮紅色,腫脹範圍較大,發炎情況明顯,觸感灼熱且疼痛感較強,但未必有明顯膿頭。
肝火上炎:與壓力、情緒相關,多發於頭頂及兩側
都市人生活壓力大,經常熬夜,容易導致肝氣鬱結,久而久之化為肝火。當肝火沿著經絡上衝至頭部,便會在頭頂及太陽穴兩側引發頭瘡。這類頭瘡的特點是紅腫、硬實而疼痛,而且發作與情緒波動,例如焦慮、易怒或精神緊張有明顯關聯。
西醫角度:拆解外在環境與內在生理成因
西醫則從更微觀的角度分析頭瘡的成因,主要分為影響頭皮狀態的外在因素,以及關乎身體機能的內在因素。
外在因素:香港濕熱天氣、化學產品刺激、物理摩擦
香港春夏潮濕悶熱的天氣,為細菌和真菌(如馬拉色菌)提供了絕佳的繁殖環境。同時,洗髮水、護髮素或造型產品中某些化學成分,可能會刺激頭皮,引致過敏或發炎。另外,長時間佩戴不透氣的帽子,或枕頭套不潔,持續的物理摩擦和壓力也會令毛囊受損,誘發頭瘡。
內在因素:荷爾蒙失調、皮脂分泌過盛、毛囊角化異常
身體的內在平衡同樣關鍵。青春期、月經週期或壓力等因素引起的荷爾蒙波動,會刺激皮脂腺分泌過量油脂。當旺盛的油脂分泌,遇上毛囊開口出現「角化異常」(即老廢角質未能正常脫落),兩者混合便會形成角質栓,堵塞毛囊,最終引發毛囊炎,也就是我們所見的頭瘡。
不良生活習慣:加劇頭瘡的後天因素
除了體質和生理因素,日常的生活習慣其實是加劇頭瘡問題的「幫兇」。以下幾點是你需要特別留意的。
清潔不當與造型產品殘留
洗頭次數過少,會讓油脂、塵埃及死皮細胞堆積,堵塞毛囊。但過度清潔,又可能破壞頭皮的天然保護層,刺激皮脂腺分泌更多油份。此外,使用髮泥、髮蠟、定型噴霧後若沒有徹底清潔,化學物質殘留物會直接堵塞毛孔,令頭瘡問題惡化。
高糖、高油、辛辣等不良飲食習慣
你吃的食物會直接影響皮膚狀況。經常進食高糖份甜品、油炸食物和辛辣刺激的食品,會促進身體的發炎反應,並刺激皮脂腺分泌更多油脂,為頭瘡的形成火上加油。
長期壓力與睡眠不足
長期處於高壓狀態和睡眠不足,會導致身體的內分泌系統紊亂,特別是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水平會升高。這不僅會削弱皮膚的免疫力,還會刺激油脂分泌,使頭瘡更容易爆發和惡化。
誰是頭瘡高危一族?
綜合以上各種成因,以下幾類人士會較容易受頭瘡問題困擾。
油性頭皮及長髮茂密人士
天生頭皮油脂分泌旺盛,加上頭髮濃密令頭皮環境更悶熱,毛囊被堵塞的風險自然更高。
經常使用髮泥、髮蠟等造型產品人士
這些產品的質地通常較油膩厚重,容易堵塞毛囊。如果清潔不夠徹底,殘留物便會成為引發頭瘡的直接原因。
處於荷爾蒙波動期或長期面對高壓人士
無論是正值青春期的年輕人、受月經週期影響的女性,還是長期處於高壓工作環境下的上班族,體內荷爾蒙的不穩定都是誘發頭瘡的重要內在因素。
頭瘡脫髮的警號:由毛囊發炎到永久性脫髮的過程
當頭皮反覆出現頭瘡,很多人會覺得只是小問題。但是,如果頭瘡持續惡化,它不僅影響頭皮健康,更會成為脫髮的警號。了解頭瘡的成因,特別是頭瘡形成原因,對於預防永久性脫髮十分重要。頭瘡的成因通常與毛囊炎症有關,而這炎症若不妥善處理,可能引致頭髮永久性脫落。
初期:毛囊發炎與頭皮健康惡化
頭瘡最初出現時,一般是毛囊受到細菌或真菌感染,導致頭皮毛囊發炎。這個階段,頭皮表面會出現紅腫、痕癢的小丘疹,有些甚至會帶有輕微疼痛感。毛囊周圍的皮膚屏障功能開始受損,頭皮健康狀況也會惡化。此時,雖然頭髮可能沒有立即脫落,但是毛囊已處於不健康的狀態,頭髮生長週期也受到影響。
惡化期:深層膿瘡 (Abscess) 形成與感染加劇
如果毛囊炎症沒有得到及時處理,情況便會惡化。發炎範圍會擴大,形成深層膿瘡,醫學上稱作膿腫。這些膿瘡不只在表面可見,它們深入頭皮組織,通常會引起劇烈脹痛。膿瘡內部含有大量膿液,表示感染程度已經加劇。這個階段,毛囊會因為受壓和炎症細胞的破壞而變得更脆弱,頭髮也可能開始明顯稀疏或脫落。
永久損害:毛囊壞死與疤痕性禿髮
一旦深層膿瘡持續存在,而且嚴重破壞毛囊周圍組織,毛囊便會壞死。毛囊壞死的意思是毛囊細胞已無法再生,無法長出新頭髮。這種情況下,頭皮上會形成疤痕組織,醫學上稱作疤痕性禿髮。疤痕性禿髮的特點是脫髮區域的皮膚光滑,沒有毛囊開口,所以頭髮無法重新長出來。因此,頭瘡導致脫髮可能演變成永久性的問題。
真皮層受損與纖維化如何發生
當毛囊受損嚴重,炎症會波及到真皮層。真皮層是皮膚深層結構,包含膠原蛋白和彈性纖維。這些纖維對皮膚的彈性和健康十分重要。如果炎症持續,會刺激真皮層細胞過度增生,導致纖維組織異常沉積。這個過程稱作纖維化。纖維化使真皮層變硬,也會壓迫並破壞剩餘的健康毛囊。
為何疤痕組織無法再生頭髮?
疤痕組織與正常皮膚有根本差異,它沒有毛囊結構。毛囊是頭髮生長的根部,也是頭髮的製造工廠。只有健康的毛囊才能產生頭髮。疤痕組織由過度增生的膠原纖維組成,缺乏毛囊細胞,也沒有血管和神經的正常分佈。因此,一旦毛囊在炎症中被徹底破壞,並且由疤痕組織取代,頭髮便無法從該處再生長。這個過程導致永久性脫髮,而且無法逆轉。
預防頭瘡全方位指南:由日常清潔到中醫食療
了解各種頭瘡成因後,預防就變得有跡可循。與其等到頭瘡出現才尋找治療方法,不如從日常習慣入手,建立一套全方位的防禦策略。這不僅能大幅減低頭瘡形成的機會,更能從根本改善頭皮健康,為頭髮提供一個理想的生長環境。以下四大策略,將會由外到內,教你如何有效預防頭瘡。
預防策略一:建立正確頭皮清潔習慣
頭皮是頭髮的土壤,保持土壤潔淨肥沃,是預防一切問題的基礎。許多頭瘡的成因,都與清潔不當直接相關。
如何根據頭皮狀況選擇合適的洗髮水?
選擇洗髮水時,你的焦點應該是頭皮,而不是髮絲。如果你的頭皮容易出油,即使髮尾乾燥,也應該選擇針對油性頭皮、控油或清爽型的洗髮水,然後再針對髮絲使用護髮素。相反,乾性或敏感性頭皮,就需要選擇成分溫和、具保濕功效的產品,避免過度清潔削弱頭皮的天然保護層。
定期進行頭皮深層清潔,溶解油脂及去除老廢角質
日常洗頭只能清除表面的油脂和污垢,但日積月累的老廢角質和深層油脂,卻是導致毛囊堵塞,引致頭瘡形成原因的元兇。建議可以每星期進行一至兩次頭皮深層清潔。使用含有水楊酸、果酸或天然礦物泥成分的頭皮專用清潔產品,能夠溫和地溶解堵塞毛孔的油脂,並去除頑固的角質層,讓頭皮真正地深呼吸。
正確洗頭技巧:用指腹按摩,避免指甲抓撓
洗頭時的快感,不應來自於用指甲大力抓撓頭皮。指甲縫隙藏有大量細菌,抓撓頭皮不但會造成微細傷口,引發感染,更會過度刺激皮脂腺,令頭油分泌更旺盛。正確的做法是將洗髮水在掌心搓揉起泡後,均勻塗抹在濕髮上,然後用雙手指腹,以畫圈方式輕柔按摩整個頭皮,這樣既能有效清潔,又能促進血液循環。
預防策略二:慎選護髮及造型產品
你每天塗抹在頭髮上的東西,最終都會接觸到頭皮。選擇不當的產品,等於親手為頭瘡的形成鋪路。
避免使用堵塞毛孔的油性髮泥、髮蠟
髮泥、髮蠟、定型噴霧等造型產品,為了達到持久的定型效果,通常含有較重的油脂、蠟質或聚合物。這些成分容易緊密地覆蓋在頭皮上,堵塞毛囊開口,使皮脂和汗水無法正常排出,為細菌提供一個絕佳的滋生環境,這是許多頭瘡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選擇產品時,可留意質地較清爽或標明「不致粉刺」(Non-comedogenic)的配方。
使用造型產品後務必徹底清潔,杜絕化學殘留
如果因為工作或造型需要,必須使用定型產品,那當晚的清潔步驟就絕不能馬虎。一次普通的清洗,未必能完全清除這些化學殘留物。建議可以洗頭兩次:第一次先用洗髮水集中清洗髮絲,去除大部分造型品;沖淨後,再進行第二次清洗,這次則專注於用指腹按摩頭皮,確保毛囊口徹底潔淨,不留後患。
預防策略三:調整飲食與作息(中醫調理)
頭皮的狀況,往往是身體內部健康的一面鏡子。從中醫角度分析頭瘡成因,許多都與體內失衡有關,透過調整生活習慣,可以從根源調理。
飲食建議:減少高糖、油炸、辛辣食物,對抗濕熱成因
從頭瘡成因中醫理論來看,「濕熱」是引發皮膚炎症的主要體質因素。高糖分、高油脂及辛辣刺激的食物,都會助長體內濕熱,刺激皮脂腺過度分泌,令頭瘡問題惡化。想改善問題,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多攝取蔬菜水果,例如冬瓜、苦瓜、綠豆等都有清熱利濕的功效。
H44: 營養補充:適量攝取維他命B群、鋅等有助皮膚健康的營養
除了減少攝取「壞」的食物,也要增加補充「好」的營養。維他命B群(特別是B6)有助於調節皮脂分泌,而鋅(Zinc)則具有抗炎和修復皮膚組織的作用,兩者都是維持頭皮健康的重要元素。你可以從全穀類、豆類、堅果及瘦肉中攝取這些營養。
生活建議:運動減壓、充足睡眠以穩定荷爾蒙
長期壓力大、睡眠不足,會導致體內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水平上升,這會直接刺激油脂分泌,並令免疫系統失衡,使頭瘡更容易爆發。規律運動是極佳的減壓方式,而且流汗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同時,確保每晚有7至8小時的優質睡眠,讓身體有足夠時間修復,荷爾蒙水平自然會更穩定。
預防策略四:注意日常物理保護
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細節,也可能是導致頭瘡反覆發作的隱形推手。
定期更換枕頭套,預防後尾枕頭瘡
後尾枕是頭瘡的常見位置,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與枕頭套的長時間接觸。我們每晚睡眠時,頭皮分泌的油脂、汗水和脫落的皮屑都會殘留在枕頭套上,成為細菌和塵蟎的溫床。建議至少每星期更換及清洗一次枕頭套,為頭皮提供一個乾淨的睡眠環境。
避免長時間佩戴不透氣的帽子
長時間佩戴帽子,尤其是不透氣的款式,會令頭皮處於一個悶熱潮濕的環境中。這會阻礙汗水蒸發,刺激油脂分泌,為真菌和細菌的繁殖創造了完美條件。如果需要佩戴帽子,應選擇透氣物料,並避免連續佩戴過長時間,適時脫下讓頭皮通風。
頭瘡治療藍圖:從家居護理到專業中西醫治療
了解過各種複雜的頭瘡成因後,下一步就是對症下藥,制定有效的治療計劃。面對不同程度的頭瘡,處理方式亦有所不同。這裏為你規劃一個由淺入深的分級治療藍圖,從簡單的家居護理,到專業的中西醫治療方案,助你清晰地找到適合自己的處理方法。
第一級:輕微及偶發性頭瘡的家居護理
如果頭瘡只是零星出現,數量不多且非持續性,可以先從調整日常頭皮護理習慣入手。這是處理輕微問題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最基本的一步。
使用含水楊酸、茶樹油等成分的洗髮水
選擇洗髮水時,可以留意產品是否含有具消炎及控油功效的成分。例如,水楊酸(Salicylic Acid)有助於溫和地去除老廢角質,保持毛囊暢通,減少因堵塞而引發的頭瘡。而茶樹油(Tea Tree Oil)則具備天然的抗菌能力,對抑制引致頭瘡的細菌有一定幫助。持續使用這類產品,有助改善輕微的毛囊發炎情況。
切勿自行擠壓或搔抓,以防感染擴散
看到頭瘡時,很多人會下意識地用手觸摸、搔抓甚至擠壓,但這個舉動絕對要避免。手指上的細菌容易令頭瘡傷口受到二次感染,導致發炎加劇。用力擠壓更可能破壞深層毛囊組織,不但令膿瘡擴散,更有機會留下永久性的疤痕,影響頭髮再生。正確的做法是保持患處清潔乾爽,讓其自然痊癒或配合溫和的護理產品。
第二級:反覆性頭瘡的專業治療方案
當家居護理未能改善情況,或者頭瘡問題已變得持續和反覆,就代表問題可能源於更深層的因素,此時尋求專業協助是必要的。
何時應尋求醫生或髮理專家協助?
若你遇到以下情況,便應及早諮詢醫生或專業髮理顧問的意見:頭瘡數量多且密集地出現;頭瘡持續數週仍未痊癒;患處出現劇烈疼痛、腫脹或大量膿液;或已開始留意到伴隨頭瘡出現的脫髮問題。及早診斷,才能找出根本的頭瘡形成原因,避免問題惡化。
西醫治療:外用抗生素、口服A酸等藥物
西醫處理頭瘡,通常會針對抑制細菌和控制油脂分泌兩大方向。醫生可能會處方外用抗生素藥膏或藥水,直接塗於患處以殺滅細菌、減輕炎症。對於嚴重或頑固的個案,則可能建議使用口服藥物,例如口服抗生素,或能從源頭強力抑制皮脂腺分泌的口服A酸(Isotretinoin)。這些藥物均需經由醫生處方及監察下使用。
中醫治療:內服中藥調理體質,配合外敷清熱解毒
從中醫角度分析,反覆性頭瘡與個人體質失衡息息相關。要根治問題,必須內外兼治。中醫師會根據「望聞問切」,判斷你的頭瘡的成因是源於濕熱蘊結、血熱內盛還是肝火上炎等問題,然後處方個人化的內服中藥,從根本調理臟腑氣血,平衡身體狀態。同時,亦可能配合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功效的中藥藥液作外敷,加速患處痊癒。
破解坊間偏方:為何白蘭地、生薑水對頭瘡無效且有害?
網絡上流傳不少聲稱能治療頭瘡的偏方,例如用白蘭地或生薑水塗抹頭皮。然而,這些方法不僅缺乏科學根據,更可能對頭皮造成傷害。白蘭地含有高濃度酒精,直接塗抹會過度刺激頭皮,破壞皮膚表面的弱酸性保護層,引致乾燥、脫屑甚至接觸性皮炎。而生薑雖然有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但其含有的薑酚(Gingerol)對皮膚具刺激性,直接用於已發炎的頭瘡上,只會火上加油,令紅腫熱痛的情況變得更嚴重。採用這些偏方,不但延誤了正確的治療時機,更有機會使問題惡化。
專家解答:關於頭瘡護理的常見疑問 (FAQ)
問:為何我的後尾枕頭瘡總是反覆發作?
後尾枕(後腦杓)頭瘡反覆出現,其成因往往與生活細節息息相關。首先,這個位置長時間與枕頭接觸,睡眠時的轉動會造成持續的物理摩擦,刺激毛囊。如果枕頭套沒有頻繁更換,積聚的油脂、汗水和細菌便會成為毛囊發炎的溫床。
剖析與枕頭摩擦、睡眠姿勢及中醫「膀胱經濕熱」的關聯
從中醫角度看,後尾枕至後頸位置是「足太陽膀胱經」循行的路線。如果體內濕熱過盛,濕熱之邪氣會沿著經絡上行,鬱積在頭部,尤其容易在膀胱經循行的後枕部顯現出來,這也是一種常見的頭瘡成因中醫理論。因此,除了注意枕具清潔,調整飲食和作息以清除體內濕熱,才是從根本改善問題的關鍵。
問:頭瘡會自己痊愈嗎?
頭瘡能否自行痊癒,主要視乎其類型和嚴重程度。偶發的一、兩粒輕微頭瘡,如果身體免疫力良好,加上保持頭皮清潔,是有可能在數天內自行消退的。不過,如果頭瘡問題持續出現、數量多、紅腫疼痛,甚至出現膿包,這通常代表毛囊已受到較嚴重的感染,或是身體內部出現失衡(例如荷爾蒙或內分泌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單靠身體的自癒能力很難解決,若置之不理,更有可能令感染擴散或留下疤痕,所以及時尋求專業意見及治療是十分重要的。
問:生頭瘡期間可以染髮或電髮嗎?
答案是絕對不建議。染髮劑和電髮藥水都含有刺激性的化學物質,對健康的頭皮已是一種負擔。當頭皮正處於發炎、有傷口的狀態時,這些化學品會直接刺激患處,不但會引致劇烈的刺痛感,更會加劇炎症反應。這不僅會延長頭瘡的痊癒時間,更有可能破壞頭皮的保護屏障,引發更嚴重的接觸性皮膚炎或細菌感染,令問題變得更複雜。建議必須等到頭瘡完全痊癒,頭皮恢復健康狀態後,才考慮進行染髮或電髮。
問:擠壓頭瘡會引致頭瘡脫髮嗎?
是的,擠壓頭瘡確實有引致脫髮的風險,而且後果可能是永久性的。
解釋擠壓如何加重炎症、留下疤痕,甚至導致永久性毛囊損害
當你用力擠壓頭瘡時,膿液和細菌不一定會被完全擠出,反而很可能被推向毛囊的更深處,並擴散到周圍的健康組織,引發更深層、更廣泛的炎症。如果炎症嚴重到破壞了位於真皮層的毛囊結構,身體在自我修復的過程中,便會以沒有生命力的纖維化疤痕組織來填補受損位置。由於疤痕組織本身不具備毛囊結構,無法再生長出頭髮,最終便會導致該位置出現永久性的疤痕性脫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