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髮一撥就掉」是許多人心中的隱憂。這究竟是正常生理現象,還是需要警惕的脫髮徵兆?本文將由專家團隊為您揭示背後五大元兇,並提供一套從自我檢測到專業治療的終極自救全攻略,助您徹底告別掉髮煩惱,重拾健康豐盈秀髮。
頭髮一撥就掉,是正常現象還是禿頭警號?即學3步自我檢測法
許多人都有「頭髮一撥就掉」的經驗,有時頭髮一摸就掉,甚至感覺頭髮一直掉,這自然會引起憂慮。這種情況究竟是頭髮正常更新,抑或頭髮正在向我們發出健康警號呢?大家可以透過簡單的自我檢測方法,了解頭髮的真實狀況,以及早採取適當的護理措施。
第一步:評估掉髮量 – 每天掉多少才算「頭髮一撥就掉」?
判斷「頭髮一撥就掉」是否異常,首先我們要了解每日掉髮的正常範圍。
正常掉髮的黃金標準:每日掉髮量在50至150根屬正常範圍
頭髮有其自然生長週期,包括生長期、退化期以及休止期。休止期的頭髮會自然脫落,這是身體正常的生理循環。一般來說,健康成人每天掉髮量介乎50至150根,這個數量屬於正常範圍。
居家髮束拉扯測試 (Hair Pull Test):精準判斷異常掉髮
假如大家難以判斷每日掉髮量是否過多,可以使用居家髮束拉扯測試。此方法可以幫助大家更精準地判斷是否存在異常掉髮。
測試步驟一:抓取一束約50-60根的頭髮
首先,找一束約50至60根的乾燥頭髮,注意頭髮應處於沒有打結的狀態。
測試步驟二:從髮根穩定地輕力向髮尾拉扯
其次,用拇指與食指輕輕抓住髮根位置,然後穩定地向髮尾方向輕力拉扯。這個過程需要輕柔,避免用力過猛。
判讀結果:掉落超過6根頭髮,即為異常「頭髮一撥就掉」的警示
最後,數一數手心裏掉落的頭髮數量。如果掉落超過6根頭髮,這可能代表頭髮出現異常「頭髮一撥就掉」的警示,或者頭髮一直掉的狀況。
第二步:觀察掉落髮絲 – 從髮根狀態解讀毛囊健康密碼
除了評估掉髮量,我們可以進一步觀察掉落髮絲的狀態,特別是髮根部分。從這些細節中,我們可以解讀毛囊的健康密碼。
髮根帶有白色小點:正常的休止期掉髮
如果掉落的髮絲髮根帶有一個白色小點,這通常是毛囊乳突。這個現象表示頭髮處於休止期,然後自然脫落。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髮根呈黑色細小狀:生長期異常脫落的警訊,毛囊或已受損
若髮根呈現黑色細小狀,或者看起來像細小的黑色顆粒,這代表頭髮可能在生長期時便異常脫落。這個情況表示毛囊可能已經受損,無法正常完成生長週期。
髮絲幼細如胎毛:毛囊萎縮的徵兆,可能是雄性禿的早期表現
當掉落的髮絲非常幼細,感覺就像初生嬰兒的胎毛一樣,這是一個重要的警訊。這通常意味著毛囊正在萎縮,不能生成健康、粗壯的頭髮。這可能是雄性禿的早期表現。
髮根附有白色黏膩物:皮脂過盛,頭皮環境惡化的信號
如果髮根部分附著白色黏膩的物質,這通常是過多的皮脂。皮脂分泌過盛會導致毛囊堵塞,引起頭皮發炎。此時,頭皮環境惡化,影響頭髮健康生長。
髮根呈不規則鬚狀:因外力拉扯導致的斷裂,而非自然掉落
有些掉落的頭髮,其髮根沒有白色小點,反而呈現不規則的鬚狀或斷裂痕跡。這並非毛囊自然脫落,而是因為外力拉扯所致。例如梳頭太用力或者綁髮太緊,這些行為導致頭髮從中間斷裂。
第三步:檢視頭皮與髮質的整體變化
除了觀察掉髮量和髮絲狀態,我們也要留意頭皮和髮質的整體變化。這些變化可以更全面地反映頭髮的健康狀況。
頭皮可視範圍變大:從髮線到頭頂分界,檢查頭髮密度
拿起鏡子,仔細觀察髮線、頭頂分界線以及整體頭髮的密度。如果發現頭皮可視範圍明顯變大,或者髮量看起來比以前稀疏,這可能是頭髮密度下降的跡象。
髮質變得脆弱細軟:與過往髮質比較,感受韌性的流失
摸摸自己的頭髮,與過往的髮質作比較。如果感覺髮絲變得脆弱、缺乏韌性,輕輕一碰就斷,這也可能是頭髮營養不足或者毛囊受損的信號。
髮際線後移:觀察額角或整體髮線是否有M字型或向後退的趨勢
最後,檢查髮際線是否有後移的趨勢。特別留意額角部分,看看是否有形成M字型,或者整體髮線正在向後退。這是常見的掉髮徵兆。
為何頭髮一撥就掉?專家拆解5大幕後元兇
很多朋友發現頭髮一撥就掉,心裡難免有些不安。甚至梳頭或洗澡時,頭髮一直掉,或者頭髮一摸就掉,這種情況可能不是偶然。頭髮掉落的原因很多,我們將會從專業角度,深入探討背後的五大元兇。
原因一:物理性及化學性損傷
頭髮掉落,有時是我們日常習慣造成的。
不當的整理習慣:頻繁大力抓頭、用力過猛梳理打結
如果習慣頻繁大力抓頭,或者梳理打結的頭髮時用力過猛,這會直接拉扯髮絲,令它們在不應掉落時脫離頭皮,頭髮一撥就掉。
過緊的髮型:長期拉扯頭皮導致牽引性脫髮
長期紮馬尾、包頭或辮子太緊,會持續拉扯頭皮,最終造成一種名為牽引性脫髮的問題。這會令頭髮毛囊受損,髮絲更容易脫落。
造型產品殘留:化學物質阻塞毛囊
有些髮膠、髮蠟或定型噴霧,若沒有徹底清潔,其化學成分便會殘留在頭皮與毛囊口,長時間會阻塞毛囊,阻礙頭髮健康生長。
過度熱造型與染燙:高溫與化學劑直接傷害毛囊與髮絲
使用過熱的吹風機、電捲棒或直髮夾,加上頻繁的染髮、燙髮,這些高溫和化學劑會直接損害毛囊結構和髮絲本身,髮質會變得脆弱,然後頭髮容易掉。
原因二:生活壓力與荷爾蒙失衡
除了外在因素,身體內部的變化也會影響頭髮健康。
壓力型掉髮(休止期脫髮):高壓生活導致毛囊提早進入休止期
長期高壓生活會影響身體機能,使部分毛囊提早進入休止期。結果就是數個月後,大量頭髮會同時脫落,形成所謂的「壓力型掉髮」。
遺傳性掉髮(雄性禿):二氫睪固酮(DHT)攻擊毛囊所致
這是最常見的掉髮原因之一。它與遺傳基因有關。在這種情況下,二氫睪固酮(DHT)這種荷爾蒙會攻擊毛囊,導致毛囊萎縮,頭髮逐漸變細,然後脫落。
產後荷爾蒙變化:雌激素水平急降引致的暫時性大量掉髮
懷孕期間,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較高,令頭髮生長期延長。然而,分娩後雌激素水平急劇下降,許多頭髮會同時進入休止期,引起暫時性的大量掉髮。
原因三:營養攝取失衡,毛囊「飢餓」中
健康的頭髮需要足夠的營養支持,如果飲食不均衡,毛囊就像「飢餓」一樣,難以好好生長。
缺乏蛋白質:頭髮主要成分角蛋白合成不足
頭髮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而蛋白質就是合成角蛋白的基礎。如果蛋白質攝取不足,頭髮便會變得脆弱,容易頭髮一撥就掉。
缺乏鐵質:影響血液帶氧量,毛囊無法獲得足夠養分
鐵質是紅血球攜帶氧氣的重要元素。若身體缺乏鐵質,血液帶氧量會降低,毛囊就無法獲得足夠養分,影響頭髮健康生長。
缺乏鋅與生物素:影響毛囊細胞健康生長與修復
鋅與生物素對於毛囊細胞的健康生長和修復非常重要。這些營養素不足,毛囊功能會受損,最終導致頭髮脆弱,甚至頭髮一直掉。
原因四:頭皮健康環境惡化
頭皮是頭髮生長的「土壤」。如果頭皮環境不健康,毛囊便無法好好生長,這也會讓頭髮一撥就掉。
皮脂分泌過盛:導致脂溢性皮膚炎,毛囊發炎
頭皮皮脂腺分泌過於旺盛,會導致脂溢性皮膚炎。頭皮發炎會損害毛囊健康,使頭髮變得脆弱,然後容易掉。
毛囊堵塞:污垢、油脂、老廢角質堆積,阻礙頭髮正常生長
日常生活中的污垢、過多的油脂和老廢角質,都會堆積在毛囊口,阻塞毛囊。毛囊無法呼吸,頭髮的正常生長會受阻。
頭皮菌叢失衡:如受真菌感染引發頭癬
頭皮上存在多種微生物,它們互相平衡。若這種平衡被打破,例如受到真菌感染,就可能引發頭癬等問題,進而導致頭髮大量脫落。
原因五:潛在疾病或藥物副作用
最後,頭髮一直掉也可能是某些潛在疾病的信號,或者由藥物副作用引起。
自體免疫疾病:如圓形禿(鬼剃頭)、紅斑性狼瘡
某些自體免疫疾病,例如圓形禿(俗稱「鬼剃頭」)或紅斑性狼瘡,會使身體的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自身的毛囊,造成頭髮大量脫落。
慢性疾病影響:如甲狀腺功能失調、糖尿病
一些慢性疾病,例如甲狀腺功能失調(無論是甲亢或甲減)或糖尿病,會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間接影響毛囊的營養供應與健康,最終導致頭髮脆弱,甚至頭髮一撥就掉。
特定藥物影響:如部分抗抑鬱藥、降血壓藥等
部分藥物具有掉髮的副作用,例如某些抗抑鬱藥、降血壓藥或化療藥物等。如果你正在服用這些藥物並且發現頭髮一摸就掉,請諮詢醫生。